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2012年至今,陝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2億元,建設中醫館1786個——

織密織好基層中醫藥服務網

2025年03月17日09:11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織密織好基層中醫藥服務網

  3月3日,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在為患者抓取中藥。

  “孩子身體不太好,在您這兒推拿,如今消化功能明顯改善,體格也強壯了,太感謝了。”3月3日,李女士帶著孩子再次來到西安浐灞國際港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治療,並對中醫技師賀斌斌表達了謝意。

  陝西織密織好基層中醫藥服務網,2012年至今,連續13年設立中醫館建設專項資金,累計投入2.2億元,建設中醫館1786個,實現全省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中醫館全覆蓋。

  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我從小就對中醫感興趣,想到基層去、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3月5日,在渭南市臨渭區下邽中心衛生院中醫館,醫生岳偉對記者說。作為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岳偉2023年從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后,成為一名守護基層百姓健康的醫生。

  近年來,陝西從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有效供給、暢通基層中醫藥人才使用途徑、改善基層中醫藥人才發展環境3個方面發力,採取規范化培訓、訂單培養、定向招錄等措施,為基層大力培養中醫藥人才。2011年至今,累計招收農村訂單定向中醫專業本科醫學生694人,推動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目前,我在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行規范化培訓,已經輪轉了皮膚科、婦科、兒科等科室,主要學習各科常見疾病的系統診療以及危重、罕見病的診療思路。”岳偉告訴記者,通過培訓,自己提升了專業技能,進一步增強了服務患者的信心。

  “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中醫館定期選派中醫骨干醫師參加上級業務培訓、舉辦中醫藥知識講座、組織適宜技術操作培訓,培養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診療水平,讓更多優秀的中醫扎根基層,守護群眾健康。”下邽中心衛生院院長郭輝說。

  為群眾提供便捷中醫藥服務

  3月3日下午3時,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內,等待治療的患者還在排隊。

  “中醫館改造升級后,能夠獨立開展129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年接診量由2022年的2萬余人次上升到2024年的3萬余人次。”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寶記說。

  2021年以來,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多次擴建,並增加中醫診療設備、開展特色診療服務,進一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中醫藥需求。

  “我飲食習慣不好導致肥胖,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按醫囑調整了飲食作息,並輔以中藥調理,在60天內減重了6公斤。”在中醫館就診的王女士說,現在,她失眠、便秘、疲乏等問題都有好轉。

  “我們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減重目標等,應用中醫體質辨識、營養學相關知識,通過醫療、營養、運動三位一體的全過程干預,為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減重方案,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中醫減重門診醫生尹莉梅說。

  除了減重門診,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還開設了皮膚科、骨傷科等中醫特色專科,並將中醫藥服務融入婦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中。

  該中心主任王寶記告訴記者,中醫館還將積極探索中醫藥服務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新路徑,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中醫藥服務。

  發揮中醫館示范引領作用

  為實現從“有”向“優”,著力打造中醫特色明顯、服務能力突出的中醫館目標,在2018年實現了中醫館全覆蓋之后,2019年至2023年,陝西進一步提升中醫館服務內涵,建設示范中醫館268個。2024年,陝西進行“以鄉帶村”“以館帶閣”建設,在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中醫閣。目前,全省已建成中醫閣2350個。

  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下邽中心衛生院中醫館、銅川市耀州區東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等示范中醫館,持續發揮中醫館示范引領及輻射帶動作用。

  東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郭林從事醫療工作20余年,是該中心中醫館的業務“領頭羊”。他帶領團隊在中醫館開展針灸、艾灸、拔罐、貼敷、刮痧等26種中醫診療服務,受到患者的歡迎。周末休息時間,他還經常帶領團隊在全省各地培訓“三才法”針灸、耳穴療法、刺血療法等中醫適宜技術。

  “中醫館開到群眾家門口,更應‘開在’群眾心坎上,持續關注和解決群眾臨床需求,優質的中醫藥服務一定會收獲效果、贏得口碑。”郭林說。(記者 張家禎文/圖)

(責編:孫挺、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