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十四五”以來,陝西改造城鎮老舊小區造福百萬戶居民——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

2025年03月17日08:47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房子“變身”好房子

“讓人頭疼的‘漏雨’房間終於能住人了。”3月10日,家住西安市雁塔區育才小區頂樓的居民扈梅和鄰居聊天時高興地說。

當前,一場聚焦“好房子”、關乎千家萬戶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正在三秦大地鋪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不僅新房子要建設成“好房子”,存量巨大的老房子也要變身“好房子”。

怎樣才能改成“好房子”,先聽聽居民怎麼說。改造前,各地住建部門、街道辦、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到小區調研,召集居民召開“板凳議事會”。

在寶雞市金台區中山東路街道瓦場街新華小區,十幾名居民代表圍在方桌邊熱烈討論,社區干部整理出關注度最高的3個改造事項進行公示。在銅川市王益區馨苑小區,街道辦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35次、發布公告10期,最后根據居民意願量身定制需求清單。

在老舊小區居民眾多的反饋意見中,“房頂不漏”“下水道暢通”“冬季保溫”等是他們對“好房子”的基本要求。

“關注居住短板和痛點,老房子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陝西省住建廳城建處相關負責人說。

咸陽市秦都區陝紡小區改造項目經理李相普將居民提出的訴求轉化為攻克技術難題的動力。

陝建十一建集團承建的陝紡小區地下,管網交錯、鏽蝕斑斑。技術團隊量身定制同徑轉化接頭,將30年前埋下的鍍鋅下水管與新聚乙烯管對接。新老管線嚴絲合縫,滲漏風險直降80%。在一些老舊小區,施工人員通過植入碳纖維布、增設構造柱等“建筑心臟搭橋術”,讓危舊房安全等級提升兩個檔次,延長了使用壽命。

“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僅要注重物理空間的改造升級,還要關注‘一老一小’,塑環境、優配套。”寶雞市住建局局長孫曉岐說。

寶雞市金台區陳倉園二區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超過60%。寶雞市籌集資金1600余萬元,加裝電梯32部,增設無障礙設施20余處,解決老年人上下樓難題。銅川市王益區馨苑小區新建安防系統、增添兒童游樂設施,並進行了適老、適童改造。這都出自居民“板凳議事會”。

改造“好房子”,錢從哪裡來?

漢中市採取“政策資金補一些、專營企業讓一些、業主籌一點”方式,彌補改造資金缺口。銅川市王益區推行“中央省上撥一些、市區財政配一些、產權單位投一些、社會資本補一些、居民群眾出一些”模式,緩解改造資金壓力。寶雞市由通信、供暖、供水、供氣等單位出資一部分、居民出資一部分,破解資金難題。

有了“好房子”,還要建設“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

寶雞市渭濱區拆除渭工路39個小區圍牆,整合為4個功能完善、設施便利的大型小區﹔將新民路老舊小區改造風格與商業街區統一,用手繪牆畫增加藝術氛圍,增設主題餐廳、復古書店、創意作坊等,打造網紅打卡地。

西安市新城區解放門街道紅星社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要求,設置便民服務站、兒童活動室、愛心驛站和居民調解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各種便民服務。

隻提升硬件,沒有人管也不是“好房子”。針對“三無小區”(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寶雞市成立由各院落黨小組、自治小組、院落達人組成的“我幫你”院落服務社,參與社區化物業服務管理,形成自治組織自管、服務社協管的院落治理新模式。

西安市長安區選派優秀黨員干部396人下沉到400個小區作為小區第一責任人,擔任服務長,聯合社區、物業、民警、律師共同開展末梢治理工作。

“十四五”以來,陝西共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330個,惠及居民112.7萬戶。

陝建九建集團項目負責人王亞東曾參與西安市雁塔區西農大西安教學基地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施工。他說,工程隊第一次到小區勘查時,居民還調侃“瞎折騰啥”。小區大變樣后,居民見到他們就說:“吃了麼?沒吃到家裡來。”

孩子嬉戲玩耍、老年人悠閑散步、運動達人跑步健身……老舊小區煥新后,居民的幸福感進一步提升。從結構加固到智慧賦能,從完善功能到增加內涵,從老房子到“好房子”,一場回應民生關切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記者 郭軍 實習生 馮佳怡)

(責編:孫挺、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