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編“老手藝”編出大產業

3月7日,位於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的陝西良順匠心實業有限公司廠房裡,隨著一根根藤條在10多名手藝人的手指間上下翻飛,一把把藤椅逐漸被編了出來。
“漢中藤編,可以說是萬物皆可編。”漢中藤編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良順指著展廳裡的藤編產品介紹,藤編工藝繁復,大到戶外景觀裝置、各式家具,小到扇子、藤包,都能編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我們感到非常振奮,也堅信我們的藤編產業會迎來更好的發展。”他說。
南鄭區西接秦嶺、南臨巴山,有豐富的野生青藤資源,是漢中藤編的原產地和核心產區,被譽為陝西“藤編之鄉”。
陳良順從幼年起就和秦巴山區的一根根青藤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從7歲開始跟著爺爺、父親學藤編。這張照片,是1993年我騎著自行車到漢中賣藤椅時拍的。”陳良順指著展廳裡的老照片說,90年代中期,他帶領10戶藤編大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規模化發展藤編。200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來又組建電商團隊,通過互聯網將漢中藤編制品賣到全世界。
“讓漢中藤編這個非遺代表性項目保持生命力,既要保留藤編技藝的傳統特色,又要融入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創新。”陳良順說。
經過多年發展,南鄭區的藤編、竹編、棕編、草編、扇編制作漸成體系,各有優勢。產品不僅涵蓋家具、裝飾品、文創工藝品、居家日用品,還把非遺和研學、文創緊密結合,打造出許多獨具特色的新業態、新場景。
“這款‘秦嶺四寶’藤扇是我們剛推出的文創新品,最近在電商平台上供不應求。”陳良順說,近3年來,公司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其中線上銷售額佔到70%以上。
2021年,“漢中藤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4年,“漢中藤編”區域公用品牌發布。今年2月19日,國家級非遺漢中藤編研創中心在南鄭區揭牌,標志著漢中藤編邁入了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新階段。
小藤條編出大產業。依托“漢中藤編”這塊金字招牌,漢中市用好“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工坊+線上小鋪+研發基地”發展模式,讓傳承千年的藤編“老手藝”加速出圈。(記者 段承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