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趙祥模:加快發展智能交通領域新質生產力
智能交通領域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最近經常思考的問題。
作為我國道路交通智能檢測專家,趙祥模從事智能交通領域的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已有30余年。同時,作為國際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他也一直密切關注並著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成果轉化。“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已經成為世界范圍交通領域的熱點。”雖然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趙祥模依然感到責任重大。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受訪者供圖
目前,國際上針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主要有‘單車智能’和‘網聯智能’兩條技術路線。趙祥模認為,這兩種技術路線最終將融合發展、殊途同歸。尤其是“網聯智能”下的自動駕駛,其本質是實現車路協同,讓“智能的車”借助“低延時高可靠的通信網絡”駛上“智慧的路”,這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在未來必將催生形成龐大的產業體系。
自動駕駛的載體就是智能汽車。趙祥模告訴記者,由於自動駕駛汽車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運行場景的未知性和運行任務的復雜性,使得自動駕駛汽車在上路之前可能存在大量“潛在”故障。因此,針對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其測試評價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十分重要,必須首先加以解決才能確保智能汽車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智能汽車在大規模應用之前還面臨標准體系不統一、法律法規不健全、倫理規則不明確等一系列衍生性問題。“這些問題也都需要多部委協同,通過完善立法和制定規范統一的標准來破解。”趙祥模說。
趙祥模和團隊成員正在進行技術研討。受訪者供圖
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動駕駛仿真及數字孿生測試評價工具鏈”研究中,趙祥模和他的團隊研發了世界首台基於虛實結合和整車在環的自動駕駛汽車室內快速測試大型裝備,成功完成了80多個邊緣場景的組合加速測試,攻克了高覆蓋度的典型與極限虛擬測試場景快速構建、基於場景的自動駕駛汽車功能測試評價等關鍵技術,解決了在有限時空域內完成自動駕駛海量典型及危險場景加速測試的世界工程科技難題。此外,趙祥模還帶領團隊主持設計並建設了全國高校唯一通過交通運輸部認定的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同時與山東高速集團合作,設計建設了“國內測試裡程最長、測試場景最豐富、測試環境最真實”的高速公路車路協同系統全尺度測試基地。他所提出的汽車試驗場局域網無線通信技術要求標准APGAN已成功在國際標准組織ISO立項。
工作中的趙祥模。受訪者供圖
趙祥模表示,伴隨著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我國在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汽車及其測試評價技術方面,已逐漸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因此,今年全國“兩會”,他將圍繞兩個重點提出自己的建議,一是智能交通領域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交通強國建設﹔二是希望國家加大對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支持力度,為這一領域基礎科學研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