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加強交流合作 促進共同發展

2023年11月28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北武漢——

保護“萬裡茶道”歷史文化遺產

本報記者  強郁文

3個世紀前,來自中國南方山嶺的一縷茶香,飄過江河、穿越草原,抵達中亞和歐洲。這條以茶葉為大宗商品的長距離貿易線路被稱作“萬裡茶道”,它見証了文化交融和商貿流通的歷史。近日,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採訪團來到享有“東方茶港”美譽的湖北武漢。

圓頂紅牆,樹影婆娑,拾級而上,雕花的樓梯刻滿了時光痕跡。在位於武漢江岸區黎黃陂路的巴公房子,許多市民游客正拍照打卡。

“巴公房子由當時的俄國茶商興建,迄今已有110多年歷史。”武漢城市風貌資產管理集團總經理田進介紹,“去年我們完成對公寓的修繕,將其改造為巴公邸酒店,一樓的商業空間已引進多個潮流業態入駐。”

作為近代中國重要的茶葉對外貿易集散地,武漢在“萬裡茶道”上具有樞紐地位,保有大量歷史文化遺存。近年來,湖北省大力推進“萬裡茶道”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宋慶齡居住過的漢口華俄道勝銀行曾長期為中俄茶葉貿易提供金融服務,現被改建為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近代茶葉對外貿易的海關辦公場所江漢關大樓,如今是每年迎來數十萬游客的江漢關博物館……

2019年3月,“萬裡茶道”被正式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湖北省和武漢市被推舉為聯合申遺的牽頭省份和牽頭城市。目前,武漢市“萬裡茶道”遺產點保護級別不斷提升,已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5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既完好地保存了老建筑,又對其重新賦予商業活力,武漢讓‘萬裡茶道’的歷史文化遺產煥發了生機。”尼泊爾新聞網雜志編輯西塔拉姆·巴拉爾說,“未來,湖北武漢‘東方茶港’的名片必將更加閃亮。”

陝西渭南——

為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開拓新通道

本報記者  喻思南

“這裡的水果非常美味,進入我們國家一定很受歡迎。”前不久,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採訪團來到陝西渭南,在渭南鄉村振興成果展示中心,烏茲別克斯坦《人民言論報》國際問題評論員阿卜杜瓦利·賽卜納扎羅夫品嘗、了解當地品種豐富的水果后,豎起了大拇指。

除了享譽盛名的糧、棉外,白水蘋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棗、富平柿餅,這些產自渭南的特色水果深受市場歡迎。近年來,渭南市農投集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通過與中亞國家相關方面在平台建設、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領域加強合作,為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開拓新通道。

今年,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辦的2023“一帶一路”陝西特色商品展覽會上,渭南市農投集團攜渭南特色農產品和非遺產品參展,並與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1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探索拓展蘋果、梨、雜糧等產品的出口業務。

走進潼關縣城關街道順豐社區軟籽石榴產業園,一排排果樹旺盛生長。歐亞傳媒集團總編輯葉蓮娜·波波科娃剝開一個剛採摘的石榴細細品嘗。波波科娃說:“石榴吃起來特別新鮮,很甜很飽滿。”軟籽石榴產業園建於2018年,是國網渭南供電公司幫扶項目,建成面積320畝,果樹超過13萬株,年平均可吸納勞動力40余人。看到石榴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致富果”,波波科娃頻頻點贊。

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館內響起陣陣掌聲,唱腔豪邁的華陰老腔表演讓採訪團成員贊嘆不已。借著“一帶一路”東風,華陰老腔等非遺項目,曾先后亮相歐洲、東亞及東南亞等國際舞台,在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渭南元素的同時,也讓世界聽到渭南聲音。

走出去的不只是華陰老腔,“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享譽中外。渭南市充分發揮華山的魅力,通過文旅推介、舉辦華山音樂會等方式,向世界展示大美中國,呈現精彩渭南。

實地參觀、現場交流,從體驗歷史文化到觸摸鄉村振興脈動,採訪團收獲滿滿。“我們要用筆和鏡頭,讓渭南的故事傳得更遠。”採訪團成員說。

中歐班列長安號——

“鋼鐵駝隊”搭建經貿合作新平台

本報記者  高  炳

“說起港口,一般大都在海邊。作為內陸城市,西安也建起了港口,讓人覺得非常特別!”在西安國際港站,土庫曼斯坦《金色世紀》電子報社社長梅拉特·別克穆拉多夫頗為感慨。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遠處的龍門吊正吊運集裝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

前不久,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採訪團來到西安國際港務區。中歐班列長安號馳騁絲路的故事,引起了記者們的極大興趣。

“之前,我寫了很多關於中歐班列的報道,今天來到現場,目睹這樣宏大的場面,感到非常震撼。”在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晚報》第一副總編輯妮娜·尼奇博洛娃看來,中歐班列對暢通中國和中亞之間的貿易非常重要,“中歐班列不僅促進了貿易暢通,還促進了民心相通。”

十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不斷提升。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如今,長安號國際干線達到17條。”國網陝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配網管理部相關負責人邢偉表示:“我們也會繼續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助力長安號運力持續釋放。”

距西安國際港站不遠處,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裡,工作人員正駕駛叉車,將食用油運輸至倉庫。

“看到自己國家的面粉糧油等產品在中國廣受歡迎,我非常高興。”《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裡克·科爾茹姆巴耶夫告訴記者,“這裡的產品琳琅滿目,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據介紹,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建成了年加工能力30萬噸的油脂廠,與當地建立友好合作機制,簽訂150萬畝“訂單農業”協議,累計收購油料、小麥等近40萬噸,直接和間接帶動當地就業1000多人。

“有了長安號,我們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糧食,一周左右就能到達。”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月波說。

中歐班列“鋼鐵駝隊”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十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們之間的合作有了跨越式發展。”謝裡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我相信,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廣闊的合作前景。”

仁和集團——

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本報記者  黃  超

江西樟樹市是“中國藥都”,中醫藥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中醫藥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中醫藥文化優勢更加凸顯。作為當地龍頭藥企,仁和集團擁有60條藥品生產線,投資20億元自主研發精品中藥制劑,加快中醫藥創新發展。

前不久,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採訪團走進樟樹市仁和863科技園,一台台數字化生產設備飛速運轉。智能化信息化的醫藥物流園、高效運轉的電商園,更是讓人贊嘆不絕。

近年來,仁和集團建設了集精品制藥、智慧物流、醫藥研發、藥都仁和館等項目於一體的仁和863科技園,產品品種繁多、產業鏈條豐富。目前,先后研制開發出400多個醫藥、保健產品,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146.36億元。

中醫藥創新發展,離不開對經典名方的傳承。仁和集團擁有安宮牛黃丸等一批名方,這些名方在傳承中醫藥理論、發揮中醫特色與治療優勢病種方面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

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100個經典名方。仁和集團從中精選15個進行研究開發,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經典名方的傳承發展。

眼下,仁和集團投資的經典名方產業升級技改生產線正在加速運轉。昔日苦口難咽的藥湯經過現代技術加工,變成小藥丸、口服液,藥效更加穩定。

“我們建有丸劑、顆粒劑、硬膠囊劑、片劑、口服液體制劑等國內一流的中藥現代化技術智慧車間,預計年產值達38億元,年營業收入約30億元。”仁和中藥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樟樹市以中醫藥產業為重點,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不斷提升中醫藥種植、加工、生產、流通、銷售、研發等全產業鏈水平。目前,該市擁有醫藥企業427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0家。此外,樟樹市近年來創新“中醫藥+”新業態,推動藥、文、旅3種業態融合互通。

以藥為媒,因商而聚﹔藥香氤氳,碩果累累。如今,以仁和集團為代表的樟樹醫藥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加快。

西鳳集團——

加快實現高新技術與傳統酒業的融合

本報記者  任飛帆  李安琪

一瓶西鳳酒,從發酵到出廠,需要經歷多少道工藝?前不久,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採訪團來到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探尋西鳳酒釀酒工藝的傳承情況。

西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說:“西鳳集團始終堅持以傳統為基、以創新為要,將西鳳古法釀酒技藝與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實現高新技術與傳統酒業的深度融合。”

西鳳集團堅持用好水釀好酒,從源頭上保障西鳳酒的品質。在陝北榆林,近50萬畝釀酒專用高粱基地有序生產,有效保障釀酒原糧品質。西鳳集團努力打造綠色優質釀酒原糧基地,著力保障品質安全。

大曲是西鳳酒生產所用的糖化發酵劑,由大麥、小麥、豌豆三種原料制成。在30天的培菌期內,為讓酒曲均勻成熟,匠人師傅們嚴格遵守古法,用手將整個曲房內4000多塊、重達7.5噸的曲胚翻倒7至9次。同時,造曲溫度保持“前緩中挺后緩落”,翻曲遵循“上下對調、輕重互調、軟硬間調、邊向裡調”等古法。

針對傳統白酒釀造資源消耗大、效率低、品控難等問題,西鳳集團通過“數字+技術”探索鳳香型白酒精細化釀造工藝。2022年,西鳳智能收酒勾酒管網系統投用,釀酒機器人、AGV(自動導向)運輸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實現規模化應用,用標准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管理和技術保質量、增效能。此外,西鳳集團成立了研究機構,從釀酒原料、產區環境、釀造工藝到儲存陳釀等多個方面,圍繞“安全、健康、品質”進行全方位研究,尋求健康品質與科技創新的有機融合。

在西鳳酒廠生產基地,當看到智能機械臂靈活翻轉、運輸機器人前后穿梭的場景時,採訪團成員說:“傳統釀酒技藝與智能化設備並存,這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效結合。”俄羅斯金磚電視台攝像師帕維爾·波格溫卡在車間內用心記錄下每一幀畫面,捕捉每一處細節。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西鳳集團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產品遠銷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傳統中汲取智慧,以科技支撐發展,西鳳集團正乘勢而上,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8日 13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