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做伙伴才是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鐘聲)

——共同努力澆筑中美關系的五根支柱①

2023年11月21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世界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中美不能重復大國對抗沖突的陳舊歷史,兩國做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是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    

近日,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習近平主席飛越太平洋,開啟舊金山之旅。在有百年歷史的斐洛裡庄園,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舉行會晤,探討中美正確相處之道。在歷史關頭,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取得重要成果,推動中美關系朝著健康、穩定、可持續方向邁出關鍵步伐。習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要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這“五個共同”為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澆筑起五根支柱,開辟了中美關系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

共同樹立正確認知位列“五個共同”首位,充分體現習近平主席對中美關系面臨的現實挑戰和未來走向的深刻思考。“如何讓中美關系這艘巨輪避開暗礁淺灘、穿越狂風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伙伴。這是一個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習近平主席此行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的重要演講發人深思。中美是兩個大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對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繁榮都肩負重要責任。雙方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沖突對抗的后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

近年來,中美關系遭遇嚴峻困難,根源在於美方一些人看待中國、看待中美關系時存在嚴重認知錯誤。美國一些人抱持冷戰和零和博弈思維,執意將中方定位為最主要競爭對手、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嚴重扭曲對華認知。錯誤的認知,必然導致錯誤的政策、採取錯誤的行動、產生錯誤的結果。中美要找到正確相處之道,首先要共同樹立正確認知。有了正確認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有基礎。正如歐洲新聞電視台網站在報道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時所指出的,中美和睦相處,或者至少互相理解,對兩國來說幾乎是一種“義務”。

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就要准確把握各自戰略意圖。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中方對美政策一以貫之,始終致力於構建穩定、健康、可持續的中美關系。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政,也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應該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美國一些人近年來出於內心的戰略焦慮,嚴重誤判、刻意歪曲中國的戰略意圖,執意將堅持和平發展的中國視為“假想敵”,大搞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要讓中美關系這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必須首先消除這種嚴重錯誤的對華認知。

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就要切實尊重彼此正當權益。中國主張中美合作共贏,但中國有必須維護的利益、必須捍衛的原則、必須堅守的底線。過去幾十年,中美關系經歷風風雨雨,美方對這一點應有清楚了解。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近年來,美方大搞對華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嚴重損害中方正當利益,也違背其“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的承諾。中國的發展是以創新驅動的,打壓中國科技就是遏制中國高質量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美方應嚴肅對待中方關切,採取行動,取消單邊制裁,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世界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中美不能重復大國對抗沖突的陳舊歷史,兩國做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是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近年來,中美關系處於低谷,導致國際上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討論有所增多。“修昔底德陷阱”的症結在認知錯誤,而非客觀的利益沖突。習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再次指出“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強調“中國願意同美國做伙伴、做朋友”,展現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把握中美關系的深邃智慧,彰顯站在人類前途和地球未來高度謀劃中美關系的博大胸懷。國際媒體紛紛將“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等作為報道的標題,體現出中方理念的引領力,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走出低谷的期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要好好打交道。雙方應以舊金山為新的起點,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落到實處,以溝通對話增進相互了解,以正確認知消除偏見誤判,共同推動中美關系持續改善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1日 03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