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別讓“掃碼”成負擔(百姓關注)

趙 兵 施雲娟
2023年11月20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掃碼點餐、掃碼排隊、掃碼開門……如今,二維碼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機“掃一掃”也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習慣。不過,隨著應用場景增多,本該是方便快捷的“掃碼”,卻在有些時候變為一種負擔,給個人生活帶來困擾。

  “有一次去某快餐店點餐,我隻想買一個冰淇淋,可服務員站在那裡並不忙也不給點,反復要求我自己掃碼點餐。我覺得非常不合理。”網友趙先生說,在餐飲行業,掃碼才能點餐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似乎掃碼成了餐廳飯店的強制性要求。

  和趙先生一樣,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有不少網友表示都遇到過強制掃碼。網友方女士說:“越來越多的地方要掃碼才提供服務,參觀買票要掃碼、去銀行辦業務要掃碼、停車繳費要掃碼,甚至回家進出單元門也要掃碼。如果拒絕掃碼,要麼遭受冷遇,要麼干脆辦不了業務,無法享受服務。”方女士說,什麼時候掃碼變成了生活的“必選項”?

  頻繁出現的掃碼為何被人詬病?一方面,掃碼有時並不是在給使用者做“減法”,反而是做“加法”,增加使用成本。“以前去窗口辦事,隻要點一下自助機取號即可。可現在強制要求掃碼,有的要打開小程序,有的要求關注公眾號,還有的要跳轉多個頁面,程序繁瑣,浪費時間。”江西九江市的馬先生說。還有讀者認為:“是否掃碼,應當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如果不掃碼就不提供服務,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這樣的掃碼要求,無論便利與否,都會給人帶來不愉快的體驗。”

  另一方面,一些掃碼行為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在使用手機掃碼后,有的會跳轉到“關注”“注冊會員”或“快捷登錄”等頁面,需要消費者授權才能進行下一步,而索取的個人信息包括昵稱、姓名、電話等,有的還要提供身份証號、住址等敏感信息。河南漯河市張先生反映:“不知不覺,我關注了一堆公眾號,總被推送各種廣告和垃圾信息。”

  “商家在未明確告知或未取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超限收集個人信息,本身就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公平選擇權以及個人信息權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審姚佳認為,“商家在存儲或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時,如果發生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則可能會利用這些個人信息從事詐騙活動,造成更大損失。一旦信息被大量泄露,還可能會造成數據安全事件。”

  為什麼商家會要求消費者強制掃碼?有利可圖是主要原因之一。據了解,掃碼可幫助商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借助掃碼,商家還能採集相關信息數據,精准地為用戶畫像,推送更符合用戶習慣和需要的廣告,甚至還有商家將收集到的信息轉賣出去,謀求非法利益。此外,掃碼系統本身也是一種商業推廣。“很多二維碼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系統,設計和推廣應用這些系統都是商業行為,都有商業利益在其中,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要求人們掃碼。”上海市讀者徐女士說。

  強制掃碼是否合理?上海申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怡律師提醒,強制關注、過度採集信息等亂象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在遇到要求掃碼的情況下,消費者有權詢問掃碼的目的和必要性。如果對方無法合理解釋或提供必要的理由,消費者可拒絕掃碼並尋求其他方式進行服務或購買。如果因為掃碼使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可以向相關機構投訴或尋求法律咨詢來維護自身權益。”劉怡說。

  專家表示,規范掃碼服務,應當旨在既給商家或單位提供便利,又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這樣才能保証二維碼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雙贏”。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眾的選擇權,商家或個人不得要求強制掃碼才能享受相關服務。同時,暢通監督舉報和糾紛調解渠道,規范商家掃碼服務行為。另一方面要嚴格監管,加強涉個人信息黑灰產業鏈治理,避免人們因掃碼而產生信息泄露等問題。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0日 07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