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樹村:羽毛入畫框

“秀珠,我來給你送雞毛了!”8月2日,晨光微啟,涇陽縣王橋鎮社樹村的街道上,傳來了村民趙阿麗標志性的大嗓門。
“這些雞毛也要裝進畫框,變成藝術品咯!”趙阿麗打趣說。自從2015年村民陳秀珠帶著羽毛畫《白樺林深處》到北京參加展覽后,社樹村雞毛入畫框的事便廣為人知。
今天是陳秀珠給村民教授制作羽毛畫的日子。
“做羽毛畫的第一步是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陳秀珠在筐裡邊挑羽毛邊說。
用羽毛作畫,想來就不是一項簡單的工藝。羽毛的大小、色種、處理方式,以及如何做到協調美觀,都需要足夠的細心和創意。
在蒸騰的氣流中,陳秀珠向記者展示給羽毛進行高溫消毒、漂白、防腐處理的流程。一道道加工程序可確保羽毛畫10年不腐。
畫作的主題豐富多樣,均來源於村民的日常生活。豐收的麥田、整潔的庭院、整齊的街道、挑著扁擔出門賣茯茶的村民,都是陳秀珠創作的靈感來源。
不一會兒,一片片羽毛經過陳秀珠的巧手粘貼,組合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
陳秀珠還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例如,她把羽毛畫和面塑結合起來,將作畫的材料擴展到棉花、鋁箔、塑料等。
在社樹村村委會的支持下,陳秀珠把自家的庭院改造成了涇陽社樹鄉村藝術館。這裡既是羽毛畫的創作空間,也是展示基地,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參觀體驗。
“被我們當垃圾扔掉的家禽羽毛,在這裡竟然成了寶,‘飛’進畫框,堆貼成為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遠道而來的游客驚嘆於羽毛畫別出心裁的創意。
陳秀珠還在藝術館給村裡的婦女免費教授堆貼畫技藝,帶動村裡的婦女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截至目前,陳秀珠已經為村裡帶出了90多名學生,3年來,畫作累計創收超過10萬元。
“我開辦的羽毛畫、堆貼畫學習班,隻要村民願意,都可以來學。通過學習,不少村民掌握了羽毛畫制作技藝,有的作品賣到上千元。”陳秀珠說,現在,村裡很重視提升村民文化素質,能用這門手藝為村民作貢獻,她由衷地感到高興。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在這個有3300多名村民的關中村落,除了涇陽社樹鄉村藝術館,還有社樹文化大院、民俗大院、戲曲大院、農耕文化園等別具一格的、以農戶家庭為主體的文化庭院。
“羽毛畫給社樹村帶來的是經濟效益,更是獨有的文旅符號。”社樹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軍說,社樹村是一個歷史文化和鄉村文化融合的村落,村集體始終圍繞建設環境美、群眾富的幸福社樹在努力,把文化與各類產業、活動融合在一起,達到以文育人、浸潤民心的效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2澄清正名函何以還干部清白
- 3“辭”“海”二字,源於陝西這家博物…
- 4“家底”殷實 快來陝西打卡寶藏文物
- 5探館西部文博會|數字文創“吸睛”,…
- 6中國男籃結束歐洲拉練 回國為世界杯…
- 7“藤”飛富民產業 “編”織幸福光景
- 8陝西公布首批14家醫保支付改革示范…
- 9漢中:已撤離5029戶11649人
- 10陝西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
- 11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陝西新篇
- 12陝西強化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質量監管
- 13陝西省多部門聯動全力以赴搶險救援
- 14陝西4所高校入圍全球500強
- 15陝西首家國家級頭痛中心成立
- 16 西部文博會 | 文旅融合唱勁歌 …
- 17盛夏八月,走進天漢濕地公園
- 18風雨無阻不怕累 快遞送達千萬家(…
- 19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 研究…
- 20匯聚綠色低碳的陝西力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