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咸新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度——
人民日報看陝西|“心願單”變成“節目單”

在陝西西咸新區永樂鎮雙趙村的舞台上,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任小蕾剛剛結束秦腔經典唱段《人面桃花》,現場就響起陣陣喝彩聲。雙趙村村民何偉一邊鼓掌,一邊對身邊的人說:“咱就在微信群裡提了一句,沒想到真把‘角兒’請到了咱村口了!”
何偉是聽著收音機裡的秦腔長大的,“從小就聽長輩說,秦腔得現場看才有那股子‘擰’勁兒,但是想在村裡聽上一曲秦腔,有點難。”何偉在村裡的微信群發了一段話:“有沒有和我一樣愛聽秦腔的,不知道能不能把老師們請來”。過了一會兒,就有村民陸續回復:“想聽秦腔的人在群裡接個龍”“我爸媽也愛看,能請來就好了”……
微信群裡的網格員看到大家這麼想看秦腔,就向永樂鎮工作人員反映了這一情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有限,怎樣既滿足群眾心願,又能讓公共文化服務效益最大化,這是個難題。”永樂鎮社會事務科負責人張小軍說,大伙一合計,就讓村兩委工作人員用微信小程序接龍,將周邊村的“秦腔迷”聚集在一起“拼單”,然后政府“接單”、精准配送,一場在村口舉辦的“西咸新區2023年夏季戲曲‘村晚’”就這樣定了下來。
為了實現村民的心願,西咸新區不僅邀請了一級演員參加戲曲“村晚”,還把“村晚”升級為秦腔戲迷擂台賽,各鎮街都可選派喜愛秦腔的村民參加。比賽這天,十裡八鄉的村民早早就聚到了雙趙村,參賽的村民上場表演了《紅燈記》《蘇武廟》等秦腔經典劇目選段。參賽的唱美了,看戲的聽美了,老老少少,如痴如醉。
在群眾“點單”、政府“買單”的模式下,西咸新區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精准匹配,2021年至今共策劃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600余場次,累計惠及群眾近120萬人次。“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精准配送,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從‘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轉變,不斷提高服務需求和供給的匹配度,提升公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8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西安市喂子坪村突發山洪泥石流 致2…
- 2西安秦嶺北麓突發山洪 16支救援隊…
- 3西安長安區喂子坪村山洪泥石流致21…
- 4陝西公布醫療領域專項整治情況:處理…
- 5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在咸陽開幕
- 6“辭”“海”二字,源於陝西這家博物…
- 7陝西聚焦四項重點任務 糾正醫藥購銷…
- 8中國男籃結束歐洲拉練 回國為世界杯…
- 9澄清正名函何以還干部清白
- 10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 11醫藥反腐風暴持續,兩名院長同日被通報
- 12京昆高速改擴建五標渭河特大橋合龍
- 13陝西公布首批14家醫保支付改革示范…
- 14“家底”殷實 快來陝西打卡寶藏文物
- 15搶險爭分奪秒 搜救一刻不停——西安…
- 16陝西歷史博物館:暑期“周一不閉館”
- 17西安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向…
- 18陝西省多部門聯動全力以赴搶險救援
- 19陝西強化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質量監管
- 20西安30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