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講好年輪裡的故事

——西安市臨潼區古樹名木保護側記

本報記者 蒲茜 通訊員 王三合
2023年08月11日09:58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講好年輪裡的故事

  

臨潼區驪山街道胡王村華清小學胡王校區院內,學生們手拉手測量樹圍。本報記者 蒲茜攝

  8月8日,記者走進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街道胡王村華清小學胡王校區院內,一眼就看到一棵參天大樹。這棵名為“護王槐”的國槐,樹干粗壯、枝繁葉茂,像一把巨大的傘,令人嘆為觀止。

  “這棵古槐是歷史活標本。為了保護樹枝不因重力而折斷,我們在樹下設置了20根支撐柱。”臨潼區林業工作站副站長高原介紹,結合民間傳說,再根據相關考証,這棵“護王槐”有2300余年的生長歷史,主干高2.6米,胸圍近10米,圍徑在1米以上的大枝有6條,冠幅投影約一畝,保護等級為特級。

  歷經歲月蹉跎,“護王槐”日漸滄桑。為了加強保護,20多年來,臨潼區林業工作站對這棵古槐樹進行過3次加固保護。

  “這個巨大的三腳支撐柱是我們定制的。3根鋼管的頂端交叉於樹干頂部,鋼管末端斜插入地上的水泥基座。從三腳柱延伸出的牽引繩,牽引著多個枝干,防止枝干垂下。”高原指著支撐柱頂端垂下的繩索說,“古槐樹干高大,容易遭受雷擊。我們還在樹頂加裝了避雷針,這根繩索可以將避雷針的電流導入地面,防止樹體受到雷電的侵擾。”

  除了不讓樹干受損,如何讓“護王槐”生長得更好,也是臨潼區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操心的事情。“每年秋季,槐樹樹葉落下,之后,落葉會慢慢腐爛,成為腐殖質,這本身就是天然肥料。我們每年會翻土,來提升腐殖質的利用效率。此外,我們對主干的空洞處也進行了防腐填充。”高原說。

  “枝頭的花朵落去后沒幾天就會結果。去年的果實非常飽滿。”看著槐花落去,古槐上孕育著即將‘出生’的槐豆,高原臉上露出笑容,“這幾年,經過我們的努力,古樹復壯效果明顯,槐樹每年挂的槐豆越來越多。”

  “護王槐”是自然變遷的“活化石”,是歷史變遷的“見証者”,也是承載鄉愁的精神寄托。

  “平時,我們圍繞這棵樹對學生開展歷史文化教育。根據歷史典故,學校還創作了《古韻飄香 槐念經典》課本劇,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歷史,學習文化。”華清小學校長張錦寧說,去年,華清小學胡王校區專門成立了紅領巾講解員社團,由30多名小學生組成的社團向師生、村民、游客講述這棵古樹的故事,倡導大家共同保護古樹。

  臨潼區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很多,現有挂牌古樹名木180棵。轄區內有“護王槐”、貴妃手植石榴、八戒皂莢樹、穆柯寨降龍木等古樹名木。2023年臨潼區新認定古樹名木38棵,其中一級保護古樹名木2棵、二級保護古樹名木6棵、三級保護古樹名木30棵。

  “我們嚴格落實古樹名木日常巡查制度,‘一樹一策’做好古樹名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時更新古樹名木名錄。目前,古樹名木《養護協議書》和《古樹名木責任登記表》已全部簽訂。同時,我們為養護責任人發放《西安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對38棵古樹名木全部實施挂牌管理,並對新增古樹名木完成一輪巡查。”高原介紹。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傳承歷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8月1日,由臨潼區委宣傳部和臨潼區林業局聯合組織開展的“保護古樹名木 講年輪裡的故事”征文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主要以古樹名木生長地的人文典故、地理信息、史籍文獻為線索,挖掘關於古樹名木的民間傳說、逸聞趣事、歷史故事等,鼓勵群眾圍繞古樹名木的故事、保護等方面積極投稿。”高原說,活動旨在傳承臨潼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走進臨潼、走近古樹名木,讓綠色文物迸發新活力。

  新學期開學在即,校園也將迎來新的一批學子。在高原看來,千年國槐的歷史故事又將在孩子之間傳播,守護古樹的新力量也在生長……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