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健康

陝西省疾控提醒:重視猴痘的預防

2023年08月04日08:3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省疾控提醒:重視猴痘的預防

  7月4日,陝西省西安市報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該病例經省、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及中國疾控中心復核,實驗室檢測結果為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7月8日,經臨床專家組會診,診斷為猴痘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省疾控中心提醒大家,重視猴痘的預防。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病。1958年全球首次在猴子中發現該病毒。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標本中首次分離到猴痘病毒,為首例確診的人類猴痘病例。

  2022年9月,我國報告首例猴痘輸入病例。2023年6月以來,我國多個省份先后報告多例猴痘病例,引發新增本土續發疫情和隱匿傳播的風險較高。

  1.傳染源。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確,目前認為非洲嚙齒類動物(非洲鬆鼠、樹鬆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可能為其自然宿主。傳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嚙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

  2.傳播途徑。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主要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亦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病例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及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感染傳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種過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4.疫情特征。2021年以前的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傳播,所引發的人傳人疫情傳播鏈較短,主要為兒童及青壯年的散發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通過家庭或旅行方式偶爾播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2022年5月以來全球多國暴發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為(MSM)人群中經性接觸傳播,大部分病例為青壯年男性,通過大型聚會以及后續在社區的MSM擴散,並傳播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感染猴痘后的臨床特征

  1.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

  2.傳染期。病例出現症狀后至皮疹結痂自然脫落並形成新皮膚前具有傳染性。有調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現症狀前1—4天存在傳染性。

  3.早期症狀。可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結腫大等。

  4.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熱退后出現,有些病例可出現在全身症狀之前。皮疹發生常經過斑疹、丘疹、水疱、膿疱、結痂至痂皮脫落幾個階段,不同形態皮疹可同時存在,可伴有明顯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門、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痂皮脫落后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

  5.病程及嚴重程度。猴痘病程約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症狀會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發生,主要為兒童、孕婦和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來全球多國猴痘暴發疫情中,大多數病例臨床表現較輕,部分病例無全身症狀,皮疹僅限於生殖器、肛門直腸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為未得到治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來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區病例的病死率約為0.1%。

  猴痘病毒對熱敏感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溫,在痂皮、土壤和衣物、床上用品等物體表面可生存數月。該病毒對熱敏感,加熱至56℃30分鐘或60℃10分鐘即可滅活。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劑及紫外線可有效滅活病毒。

  猴痘的預防

  1.個人預防措施。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性接觸、特別是男男性接觸具有較高的風險。二是避免在高發國家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三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清潔和消毒、做好手衛生。

  2.做好健康監測。若在國內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一般可以選擇皮膚科,並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結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觸。

  3.醫療機構做好症狀監測。醫務工作者接診時如發現就診人員有疑似猴痘症狀,在排除水痘、麻疹、登革熱等其他發熱出疹性疾病及過敏反應等疾病后,應主動詢問其境外旅居史或相關接觸史,記錄患者現住址及聯系方式。同時聯系當地疾控中心,開展採樣、檢測等工作,按要求上報。

  陝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預防控制所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