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秦嶺博物館:

打造展示秦嶺祖脈文化的獨特窗口

本報記者 王晨曦文/圖
2023年07月17日08:31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造展示秦嶺祖脈文化的獨特窗口

  無人機鏡頭下的秦嶺博物館項目建設現場。

  7月13日傍晚,商洛市秦嶺博物館廣場熱鬧非凡:南廣場中心的戲水區中,周邊市民正在休閑納涼﹔商鞅雕塑下,群眾正伴著音樂跳廣場舞……自秦嶺博物館項目廣場區域建成開放后,這裡成為商洛城區又一處供群眾休閑娛樂的全新體驗平台。

  秦嶺博物館是補齊發展短板、帶動片區綜合開發的重點項目,是商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項目之一,也是商洛全面宣傳展示秦嶺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和保護成效的具體行動。項目於2022年初開工,今年7月1日,隨著建筑屋頂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秦嶺博物館主體結構實現全面封頂,7月8日,博物館南廣場和西廣場向市民開放。

  “秦嶺博物館建筑主體封頂后,我們正全力推進屋頂和外立面石材鋪裝以及室內裝飾裝修工程,在確保建設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力爭把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和樣板工程。”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張延偉說。

  據了解,秦嶺博物館項目佔地108畝,總建筑面積43788平方米,設計依山就勢,建筑整體與周邊山水融為一體,后期還將配套建設商於古道文化街區和民宿主題酒店。

  秦嶺博物館項目建筑方案的設計靈感源於國家一級文物夏代玉牙璋,出土於商州東龍山遺址。建筑外圍弧線多、弧度大,對基礎梁、柱、板澆筑要求很高,給項目建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項目啟動以來,各參建單位通力協作,克服建筑結構和地形復雜、建設標准高、市政設施遷改量大等困難,採用全過程咨詢服務先進管理模式,以及長螺旋鑽孔壓灌樁技術、高強鋼筋應用技術等34項先進施工工藝,組織攻關了多台階踏步結構精准控制等7項創新技術,實現了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全面達標。

  秦嶺博物館項目融入的另一個地方文化元素是“商”字瓦當。該館串聯起開合有致的序列空間,形成組群的中軸線,隱隱可見“商”字造型。結合地形,博物館主體入口大廳設於半山高度,玻璃門廳中呈現出甲骨文“商”字酒器造型。博物館屋頂又是連接廣場與山頂的步道,形成了觀山看水的城市“陽台”和文化演出的“看台”。

  “商洛全域處於秦嶺腹地,區域文化有著秦楚交融的特點。通過這個項目,我們想重點展示秦嶺的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和保護成效,凸顯秦嶺中華民族祖脈的重要地位。”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鞏文超介紹。

  在全力開展項目建設的同時,展陳工作也在積極推進。據了解,當前展陳大綱已編制完成,正在進行展陳形式設計。今年2月起,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聯合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商洛近500件待展文物開展修復工作。

  “目前我們已完成300件精品文物的修復。”商洛市博物館館長雷新鋒介紹,“為了講好秦嶺故事、商洛故事,我們還在多渠道搜集展品信息,動員全市各方面力量加大展品征集力度。”

(責編:白鴿、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