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健康

身體健康從改善睡眠開始

本報記者 張家禎
2022年04月01日09:16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身體健康從改善睡眠開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熬夜、失眠等睡眠問題已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嚴重障礙,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據統計,我國有3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狀況,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一半以上受到失眠的困擾。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大,失眠發生率逐年上升。記者採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中醫藥研究所所長陳建宗時了解到,失眠對人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培養好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

“過去失眠的主要是老人,現在中青年人群明顯增多。”陳建宗告訴記者,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情緒緊張等成為中青年人睡眠問題的主要誘因,睡眠問題多見入睡困難、多夢、早醒或嗜睡等。

“前一陣剛升職,工作壓力增大,經常加班熬夜,我已經連續三四個月出現失眠的情況。”35歲的張睿告訴記者,她近期徹夜難眠,已經需要通過服用安眠藥來輔助睡眠。

“我也知道睡前玩手機不好,但是戒除不了。”在計算機行業工作的梁偉平時工作繁重,很少有屬於自己的休閑時光,所以到了晚上反而“舍不得”入睡,即便已經躺在床上也要拿著手機看很長時間,久而久之導致失眠。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手機尤其是睡前看手機,佔用了原有的睡眠時間,易引發睡眠不足。另外,網絡上的內容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興奮,增加覺醒程度,影響睡眠。並且,夜晚手機屏幕的光線可抑制體內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被抑制后可引起晝夜節律延遲,導致入睡困難。陳建宗表示,大家不應沉迷於電子產品,要遵循規律的作息時間,合理調節睡眠節律,才能提升學習、工作效率。

“長期睡前看手機,會逐漸形成手機強迫症,不但嚴重影響睡眠,而且會引發多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如青光眼、突聾、頸部動脈夾層、急性心腦血管病等。”陳建宗說。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作為人體的外部屏障,最容易受到外界多種因素的傷害,也最需要營養與修復。陳建宗提醒,在夜間睡眠狀態下,人體內多種抗氧化酶的活性明顯增加,有效減少了自由基對皮膚的損害﹔生長激素分泌也顯著增加,可以促進皮膚的新生及修復。如果長期失眠,會加速皮膚老化,出現皮膚鬆弛、皺紋增多的情況。

“失眠也會讓免疫防線岌岌可危。研究表明,人24小時不睡覺,淋巴細胞亞群中最重要的CD4細胞會受到抑制﹔48小時不睡覺,淋巴細胞DNA合成降低,而淋巴細胞是人體抵御腫瘤以及外來病原體的中堅力量。”陳建宗告訴記者,長期失眠,DNA損傷積累增多,可能誘發基因突變,如果這時免疫功能下降,發生免疫逃逸,就會導致腫瘤發生。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失眠對心臟損害嚴重。近期國際上有研究表明,長期失眠使人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141%。“在睡眠狀態下,心跳會變慢,心臟會得到充分的休息,並積蓄能量,為來日的工作作准備。如果長期處於失眠狀態,心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臟結構改變、心功能下降,甚至猝死。”陳建宗說。

失眠也會使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飆升。大腦結構復雜,約佔人體2%的重量,但耗氧量為全身的25%,代謝高度旺盛,代謝廢物明顯多於其他組織。睡眠過程中,大腦細胞體積縮小60%,排泄廢物的類淋巴系統流速明顯加快,為清醒時的2倍至10倍,有利於廢物的排泄。在深睡眠期, 腦脊液每20秒對大腦沖洗1次,稱“大腦洗澡”。“長期失眠,有毒物質大量堆積,引起神經細胞死亡,便會誘發老年痴呆症。”陳建宗說。

陳建宗建議,受失眠困擾的群眾應及時去醫院的睡眠門診或神經內科、心身科就診。

“近年來,認知行為療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應用,其核心是促成睡眠規律的建立。”陳建宗說,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這種規律受大腦鬆果體分泌的褪黑素調節。該激素晚上10時分泌明顯增加,凌晨3時達到峰值,早上6時明顯下降,故建議大家晚上10時上床睡覺,6時左右起床,醒后不賴床,天天如此,就會形成規律。

最后,陳建宗建議,睡眠的動力來自軀體的疲勞,白天要有足夠的體力活動,下午或晚上避免飲茶及咖啡,睡前2小時避免較強烈的體育運動,睡前1小時心要靜下來,避免思考問題,保証睡前不看手機。同時,室內適宜的溫度及安靜的環境對睡眠也非常重要。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