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八年,陕西自贸“试验田”硕果累累——
三十八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7年4月揭牌至2025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985项,38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新设经营主体24.08万家,其中新设企业13.58万家,是试验区设立前的5.3倍;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1/3以上。”4月8日,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孟军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孟军表示,2024年,陕西围绕产业链集成创新,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陕西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上线运行金融服务、数据验证服务等19大类247项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实施AEO便利化政策,进出口货物平均查验率较常规管理企业降低20%;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优化全省外商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星、美光、采埃孚等外企持续加大在陕投资,三星项目成为全国3个标志性外资项目之一。陕西省引入2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空港新城功能区建成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监管场地,上线运行“互联网+进口快件”跟踪系统,落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业务。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加快建设,聚集上下游企业320余家。29家企业在16个国家和地区布局36个海外仓。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西安国际港站揭牌运营,陕西首创“二手车出口+中欧班列+综保区集结+启运港退税”模式,2024年二手车出口货值同比增长80%。
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加快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西安高新功能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2%。西咸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贸易、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杨凌示范区发布《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探索开展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搭建国际粮农全产业链和跨境订单农业服务平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境外农业园区,加快形成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合作体系。
同时,陕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扎实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提升西安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记者 肖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 1有回音丨让城市公园成为群众“幸福乐…
- 2民歌绕秦岭,一山三地歌如潮
- 3陕西白水:种“三瑞” “果”真甜
- 4保障“北煤南运” 浩吉铁路累计运量…
- 5陕西两所高校共建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
- 6陕西宝鸡:恭祭华夏始祖 弘扬民族精神
- 7坐着专列去旅行,老伙伴们快上车!
- 8秦岭深处山野鲜香
- 9“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
- 10陕西省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启动
- 11陕西高校用心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 12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累计形成75…
- 13 选准一人 带富一方
- 14让外卖吃得更放心
- 15陕西电力文化遗产发布活动在西安举办
- 16兵马俑1号坑微生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17陕西:五千年古树守望文化根脉
- 18人民日报看陕西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
- 19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落地生根”
- 20陕西安排部署“三秦银龄行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