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历史建筑971处!陕西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
人民网西安12月10日电 (王丽)12月10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汉利等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改”
改造老旧小区1.3万个 400万居民得实惠
据胡汉利介绍,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多方面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累计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万个,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1.06万公里,加装电梯1600部以上,改造增设停车位10.5万个、电动汽车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91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超600个,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约150万户、400万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全面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全省2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持续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6.05万公顷和38.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15平方米。
“建”
镇区建成区规模新增30.2平方公里
大力加强县城建设,不断提升县城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的能力。
“2021年以来,全省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402亿元,县城道路长度增加502公里,供排水、燃气、供热等管道共计增加1450余公里,绿地面积增加1300公顷,改扩建污水处理厂7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15万立方米。”胡汉利在发布会上说。
同时,陕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培育了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2021年以来,完成投资415.57亿元,镇区建成区规模新增30.2平方公里,达442.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新增7.83万人,达196.28万人,发挥促进“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护”
认定历史建筑971处 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2019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认定工作,加大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的工作力度。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治在发布会上说。
据了解,目前,陕西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座、名镇36个、名村4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79个,省级传统村落484个,划定了历史文化街区70片,公布认定了历史建筑971处,并对全省1139株城市古树名木严格建档保护。
陕西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乡建设,变过去的“拆改留”为“留改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厂区,留住了原住民和“烟火气”,并通过合理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如:西安市西影电影园区对老厂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维持规制格局、建筑分布、建筑形态,通过建设西影电影博物馆等主题文化场馆,探索“电影+文化+旅游”,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项目。充分发挥了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公共空间作用,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的生机。
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建设高质量城市。胡汉利表示,下一步全省住建系统将聚焦制约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适应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阶段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