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渠畅其流 地尽其利

——渭南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观察

2023年11月23日09:00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渠畅其流 地尽其利

11月15日,天气晴朗,在大荔县西城街道南荣华村,一条笔直的排水(碱)渠延伸向远方,宽阔的渠道内,流水汩汩。

“整修后,排碱渠大变样。”村民李斌学热心介绍,“你看,两边装了护栏,修了护坡,更安全更整洁了。”

治理前,这段排水(碱)渠所在区域沟道较深,边坡经雨水冲刷,多处坍塌,严重侵蚀村民的生产道路,危及民房安全。它的成功治理,得益于渭南市实施的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

2022年,渭南市在蒲城、富平、大荔等8个县(市、区)全面启动该工程,涉及40个镇(街道),主要建设骨干排水沟道、田间排水沟道、排水泵站及其附属工程,恢复、保护、完善渭南市现有排水系统,计划用9年时间,建成灌区防治内涝及盐碱化的排水减灾体系。

“这是造福人民的好工程”

渭南是农业大市,素有“陕西粮仓”之称。

历史上渭北地区盐碱内涝严重,“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生盐蓬草,不长庄稼苗”便是真实写照。

善兴渭者必先兴水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渭北各县普遍修建排水(碱)渠,以及时排出雨水和盐碱,减少内涝,改善盐碱地。

近年来,排水(碱)渠年久失修,沟系淤积,坍塌严重,排水(碱)能力下降,内涝灾害频发。尤其在2021年9月、10月,渭南市遭遇近20年来最强秋霖,多地农田受灾,房屋倒塌,部分生产生活道路损毁。

恢复保护,刻不容缓!

“自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清淤改造干支沟1000余公里,改造建筑物400余座、泵站5座。”渭南市农田排水排碱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王根虎说。

渭南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范围涵盖洛惠渠灌区排水、交口抽渭灌区排水、卤泊滩排水、朝邑内滩排水、东雷二期抽黄灌区排水及二华排水系统,排水总面积308.7万亩。

2022年4月,渭南市印发《渭南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规划》,在工程管理、规划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为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干劲,渭南市在各县(市、区)举办现场观摩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蒲城县、大荔县等地启动排水(碱)工程清淤整治“大会战”行动,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当年,渭北人民开展建设‘大会战’,热火朝天开挖排碱渠。”71岁的李斌学感慨,“这次工程建设,群众积极参与,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搞建设,再现了当年‘大会战’的火热场面。”

“建设排碱渠,群众支持,群众参与,最后是群众受益……”李斌学说,“这是造福人民的好工程。”

“咱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了”

立冬过后,天气转冷。

在华州区柳枝镇钟张村,部分村民正在家门口晾晒码放玉米,一旁便是整洁、畅通的排水(碱)渠。

这条排水(碱)渠是柳枝片区支沟恢复改造工程中的一条。整个工程实施后,可减少该镇农田内涝灾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今年国庆假期正逢连阴雨天气,恢复的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全区6.95万亩农田排水排涝问题,群众收庄稼不再犯难了。”华州区农田排水排碱工程管护中心主任左争气说。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渭南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区域内耕地面积247万亩。以该工程建设为契机,渭南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持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及时排涝、旱涝保收。

“我们村共有1700米排碱渠需要清淤,村民只用1个月就全部清淤完毕。”蒲城县党睦镇林吉村党支部书记刘伍玲说,“现在渠通了。虽然今年‘三夏’前有连阴雨,但田里的水很快排出,庄稼及时收播。咱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了。”

作为陕西产粮大县,蒲城县积极推进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排碱渠修通后,水位下降了,盐碱也少了,粮食产量增加了。”蒲城县荆姚镇常家村党支部书记常卫平说,“村里600余亩盐碱地得到改善,现在已经全部种上粮食作物。”

不只是蒲城县,随着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持续推进,渭南市各县(市、区)不少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渭南市将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激活原有灌排系统功能的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对过村段、流泥段、陡坡段等关键区段进行改造提升,营造出渠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居环境。

在富平县城关街道双义村,当地政府按照“先畅后美,水美乡村”思路,结合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拆除沿线碍洪建筑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望着清澈的河水,双义村村民葛怀义感叹:“现在河道通了,水也干净了,环境更美了。咱以后要保护好排碱渠。”

“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到位”

管护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在蒲城县排碱渠中干沟分支渠工程现场,蒲城县河长制管理公示牌上的管护责任等信息格外醒目。

“如今这里的排碱渠建成了,我们还要继续管好。”蒲城县排碱工作站巡查队队员王发杨说。

蒲城县依托河湖长制,突出“县管干渠、镇管支渠、村组管分毛渠”管护原则,设立干沟渠渠长,竖立公示牌,明确管护责任,确保每条干渠有人管、每条支渠有人护。

“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到位。”“这项工程是利长远的工程,后续管护必须跟进。”“管护政策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在渭南市排水(碱)渠的建设过程中,“建管并重”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管理好排水(碱)渠,渭南市依照河长制,明确了各级渠长。

“咱的渠咱来管,看见垃圾随时就清理了。”在蒲城县总干沟池头村段,正在巡渠的村民刘福荣说,“我们都是自愿的。县上和镇上有专人负责管理大渠,像村里这些沟渠,村组就安排给各家各户管护。”

渭南市将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推进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每年对规划和年度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推进工作更好更快落实。

为更加系统管理排水(碱)渠,渭南市探索建立“抬田造地、挖塘汇水、水系连通”的工程模式,实施“项目带动、各方参与、乡村融合”系统整治,着力打造“柔性治水、绿美同步、乔灌结合、分步推进”的绿色生态农田林网,取得了良好成效。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排水(碱)渠水面上,波光粼粼,静谧而美好,一幅“清水润千里”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陈宏江 任晓彤 程军涛)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