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站
铜川:产业兴旺的好日子,这样“种”出来
一颗香菇,怎样成为一个产业?记者在陕西省铜川市找到了答案。
9月6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记者走进德祥实业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菌棒恒温培养室内,香菇混合着木屑的味道扑鼻而来。2.5万个菌棒满满当当地陈列在培养架上,经过4个月的培养,就能上架出菇,每个菌棒能产香菇约2斤。
德祥实业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工作人员介绍香菇菌棒的培养情况。高炳 摄
“像这样的培养室,我们有16个。”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山介绍,公司还建有高标准原种室、实验室等为一体的菌种研发中心,主要开展菌种研发、组织分离和培育扩繁等菌种研发工作。“智慧菇园管理系统,可全程监控发菌过程,每个棚里配有探头,收集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温度、湿度等指标数据,保证菌棒的质量。”
如今的耀州区,香菇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着力打造“香菇小镇”的庙湾镇,正积极探索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之路,现已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2个,大棚1200座,生产菌棒1000万棒;种植规模500万棒,出菇1000万斤。
“香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区拥有产业熟练工人200人以上,2000余户常年参与香菇产业。”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郑飞介绍,“村民在这里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兴农致富的,不只是香菇。驱车来到地处关中沟壑地带的耀州区马咀村,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映入眼帘。
马咀村日光温室大棚。 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看看我家新种的草莓。”村民郑小军挥着手,招呼记者走进自家大棚里。
放眼望去,一畦畦幼苗舒展枝叶,在阳光里拔节生长。“这些草莓,10月底能开花,12月就成熟,主打一个‘反季节’。”郑小军告诉记者,这个大棚里,“前任”种的是礼品西瓜,丰收后换茬种上了草莓。
郑小军最上心的,还是不远处的西红柿大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西红柿大棚里的热闹劲儿,和盛暑的气温一样火热——郑小军上午招呼游客体验采摘,下午装箱全国发货,忙得马不停蹄。
“北京、山东、海南的很多老客户都联系我,让我记得留些西红柿,给他们寄过去。”郑小军笑着说,“咱这西红柿,用的农家肥,口感带劲,小一半都是回头客。”
今年夏天,郑小军3个大棚的西红柿产量不错,每斤8元,共收入15万元。目前,马咀村共有果蔬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140余座,大棚樱桃、西瓜、无公害蔬菜等走俏市场。
近年来,村里的“棚栽经济”逐渐转型“景色经济”,乡村旅游也火了起来。
马咀村口的飞机模型。 人民网白鸽 摄
“我们从‘烂杆村’到‘水泥村’到‘生态村’再到‘旅游度假村’,这些年经历了几次转变,如今主导产业为大棚果蔬、苹果、乡村旅游。”马咀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雷说,“马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2022年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4元。”
强农产业丰富多样。近年来,铜川通过建园区、扩规模、树品牌、强链条、抓集群、拓市场,全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旱地小麦“铜麦”系列、苹果、樱桃3大优势产业,做精做优生猪、果蔬苗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7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县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铜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