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作物主效耐碱基因
有望提高盐碱地产能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吴月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谢旗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等领衔的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谷子和玉米等耐盐碱作物种质产量,在改良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杂志。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超过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盐碱化土约占盐渍化土壤的60%。如果能将这部分土地利用起来,全球粮食产量将有望大幅度提升。目前全球在植物耐盐研究方面方法较成熟且研究力量集中,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于植物(作物)耐碱机制仍了解较少。
针对这个难题,研究团队独辟蹊径,通过全基因组大数据关联分析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发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该基因与水稻的粒形调控基因GS3同源。首次揭示了高等生物高抗盐碱的分子机制,并发现AT1的调控机制在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及谷子中也高度类似。在重大理论突破基础上,合作团队对高粱进行耐盐碱育种改良,在宁夏平罗盐碱地进行的大田实验表明,AT1基因的利用能够使高粱籽粒增产20.1%,全株生物量(青贮用)增加30.5%。进一步将AT1基因用于改善主要禾本科作物水稻、谷子和玉米等的耐盐碱性,在吉林大安盐碱地水稻增产22.4%—27.8%,在宁夏平罗盐碱地谷子增产19.5%,同时发现该基因的改造也能显著增强玉米在盐碱地的存活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勋表示,该成果是面向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重大需求,从基础研究着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播出
- 2意念控物——让科幻变成现实
- 3路遥小说改编电视剧《人生之路》3月…
- 4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新安全格…
- 5陕西汉阴:万亩古梯田迎来最美花海
- 6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到人…
- 7长篇历史小说《商山四皓》阅读分享活…
- 8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安康—东盟)铁…
- 9陕西勉县:油菜花海绽放,美丽乡村如画
- 10西安都市圈建设加速
- 11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
- 12到2025年,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将达…
- 13陕西三地法院加强协作 共奏黄河保护…
- 14蒲城第六届梨花文化旅游节将于3月2…
- 15陕西出台十条措施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
- 16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 17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
- 18陕西省将有降温雨雪天气过程
- 19办实事|地下通道多年无手机网络信号…
- 20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3.65…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