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风至 小暑来

7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05°,人们迎来一年中第11个节气——小暑。
“暑”字包括日、土、日3个字,即天空之下、大地之上都被阳光照耀。中国先民根据炎热程度不同,将暑期分为小暑、大暑、处暑3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这样描述小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过后,天气将越来越闷热和潮湿,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正如古人所说“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一般小暑之后,陕西地区降水会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之后不久就会进入三伏天。农谚有云:“伏天的雨,锅里的米”。三伏天天气炎热,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急速生长,这个时候如果能多下几场雨,就能有效解决农作物的“伏旱”问题。如果三伏天一直不下雨,就会形成旱灾,造成农作物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物候方面,小暑有独属于自己的特点。一候温风至,即风中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即蟋蟀开始从田野逐渐移入庭院;三候鹰始鸷,即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这首唐代元稹所作《小暑六月节》,描写了小暑节气的三候。
小暑节气有哪些习俗呢?
从饮食上看,陕西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成饭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同时,人们也将新碾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这些年,西安永兴坊将美食与小暑节气相结合,推出尝新米、咥新面、食新肉、饮新酒、寻新趣等活动及提线木偶、华阴老腔、华县皮影等非遗表演,让广大市民和游客通过“寻新”,晓民俗、传非遗。
小暑节气陕南人有吃藕的习俗。藕有清热开胃之功效,在清咸丰年间已被钦定为御膳贡品。同时藕的谐音是“偶”,有成双成对、幸福美满的寓意。“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是清代诗人乔远炳在小暑吃藕后留下的评价。
小暑节气陕西人还有一个习俗——晒伏,指的是进入伏天后,家家户户多会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愿所有人能在盛夏的热浪中找到一处清凉和安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7月6日0时起西安全市实行7天临时…
- 2西安新增1名确诊病例,5名初筛阳性…
- 3第七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
- 42022第十三届西安国际汽车工业展…
- 5扎实推动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地落实 持…
- 6西安本轮疫情感染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
- 7西安市新增1个高风险区 3个中风险区
- 8让更多劳动者端稳端牢手中“饭碗”
- 9最新!陕西发布出行防疫政策措施
- 10陕西朝辉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内43…
- 11西安交大校长寄语毕业生:仰望星空追…
- 12西安新增1个高风险区!目前有5个高…
- 13“短兵相接”——不一样的期末考试
- 147月5日陕西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
- 157月4日陕西新增7例本土确诊病例 …
- 16赵一德主持召开陕西省政府党组(扩大…
- 17陕西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启动
- 18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 奋力…
- 197月3日陕西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20西安新增3个中风险区 目前有9个高…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