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社会

新时代,奋斗者最美

2022年04月28日11: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新时代,奋斗者最美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新时代,奋斗者最美丽。“五一”劳动节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一线劳动者,听他们讲述新时代的奋斗故事。他们中有锐意创新、独创方法解决火箭发动机加工难题的数控车工,有苦心钻研、连续36个小时奋战在机械平台的铸造工匠,有勤于学习、自学焊接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的“电焊大王”,有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泥土为农民服务的山区产业团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自己的劳动热情、努力拼搏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激励着千千万万劳动者。

唯有不懈奋斗,才能创造幸福、实现梦想。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我们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书写更绚丽的时代华章。

冯文虎。受访者供图

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电焊工高级技师冯文虎——

“想有好技能,要在干中学”

本报记者 孔德晨

一转眼,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冯文虎已与焊缝打了17年交道。

“在焊接技术方面,造船企业真是卧虎藏龙。”冯文虎说,“进入广船,我头一次见到了垂直气电焊、双丝C02横焊等高新焊接技术,大开眼界。”他立马捧起书本、拿起焊枪,如饥似渴地向身边的师傅学习焊接技术,先后考取了中国船级社二类、三类焊接证书和美国ABS焊接协会的6GR焊接证书,并参与了华南首艘超大型油轮“新浦洋”轮、全球首艘极地凝析油轮、中国最大半潜船“新光华”轮等大国重器的建造。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好学的冯文虎逐渐练就一手好功夫。“有一次,一艘船到广船国际进行抢修,艉轴处需要焊接。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焊接处的材质为铸铁,焊接性能较差,焊接处受热面积一旦超过临界点,镶嵌在里面的艉轴运作就会失灵。”冯文虎回忆,他当时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冷焊法进行施焊。这种方法相当于外科手术中的“微创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焊缝处的受热面积。一番学习钻研,他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想有好技能,要在干中学,对我来说就是不仅要焊好每条焊缝,还要知道为什么能焊好,既练好手上的功夫,也把相关理论钻研透。”冯文虎说,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操技能方面才能快速进步、破解难题。

一把焊枪,成就了冯文虎的精彩故事。随着造船行业的焊接技术日新月异,冯文虎更加勤耕不辍,丝毫不敢停步。他利用业余时间,经过无数次焊接试验,摸索出焊枪和钢板接触部位铜滑块的修复技术,在生产一线进行了推广应用,一年为公司节省上百万元铜滑块采购费用。

尽管已获得许多荣誉,成为行业里的“大拿”,冯文虎仍然注重学习。“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今后要敢于打破传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做到不因循守旧,勇闯先进技术无人区。”

贾春成。本报记者 方 圆摄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贾春成——

“秉承‘工匠精神’,实现人生精彩”

本报记者 方 圆

“铸造时,必须始终关注生产情况。如果对突发问题处理不及时,将造成产品缺陷,导致铸造失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房内热浪滚滚,特级技师贾春成正在对某关键制品生产前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干铸造难度大、强度高。在这个岗位上,贾春成一干就是26年。他奋战在铝镁合金铸造前沿,全程参与了神舟、嫦娥、天宫、C919大飞机等航空航天系列工程用铝镁合金新材料的研发、试制、生产,填补了国内多项铝镁合金的生产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贾春成的坚持,源于一次“不平等”的交流。在他参加工作不久,工厂为生产某重点合金进口了一批熔铸设备。当外方技术人员到厂里调试设备时,贾春成本想与之交流技术问题,却得到冷漠回应。

“外方的核心技术不会透露给我们,想要平等的交流,首先要突破铝熔铸技术,不再受制于人!”外方的态度,激发了贾春成内心不服输的韧劲。从此,他暗下决心,势必取得技术突破。

彼时,国内在此类合金铸造方面尚属空白。贾春成和同事们没有资料可参考,也没有人可咨询,唯有不断摸索向前。试铸的过程是枯燥的,一段时间里,贾春成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铸造机台上,或是在工作室与攻关组进行技术研究,一遍又一遍做着试验。最长一次,贾春成连续工作36个小时,几近虚脱。但在休息室睡了2小时后,他又出现在生产现场。

1米、2米、3.5米……成功了!在经历了一次次不同长度的失败之后,该高强高韧铝合金铸锭成型,终于实现了“坚不可摧”。贾春成带领团队成功试铸了该铝合金超大规格铸锭,解决了歼20结构件用中厚板坯料铸造成型问题,填补了一项空白。

拥有“工匠绝活”的贾春成,是众多制造业企业“稀罕”的技术人才。不少企业以高薪邀请他,但贾春成很坚定,要干就干“大国重器”,为祖国效力。

“这些年,每当看到神舟、嫦娥成功上天,我的内心都无比自豪。这些航空航天系列工程所用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会秉承‘工匠精神’,做好一线铸造工人应该做的事,力争实现人生精彩。”在贾春成看来,能够为国防军工事业贡献力量,最让他满足。

何小虎。郑 飞摄

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工何小虎——

“连做梦都在攻关”

本报记者 徐佩玉 刘乐艺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背后凝聚着每一位航天人的汗水。

被誉为液体火箭“心脏钻刻师”的何小虎,是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工,主要从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各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相关产品的精密加工。

平日里,何小虎总是穿着一套印有“中国航天”字样的藏蓝色工装,“穿上这身衣服,就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在他看来,通过创新不断提高航天发动机质量,不仅是科研人员的职责,也是技能劳动者的责任。而创新,来源于对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的深入研究。

喷嘴成品合格率的大幅提升就是何小虎的创新成果。过去,发动机燃烧室相关零部组件喷嘴加工使用的钻削方式,不仅后期需要大量人工参与,成品合格率也低。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何小虎和团队查资料、翻文献,寻找解决办法,“连做梦都在攻关。”天道酬勤,何小虎想到了采用车-铣-磨高效复合加工法、实现无人化加工的理论设想,将钻削改为铣削。然而,他这个大胆的想法一度遭到同事质疑。如何让机床实现这种指令?选择什么样的刀具、什么样的参数?质量如何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不可能”。

“创新嘛,肯定会遇到困难。”何小虎认准方向,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方法路径。编了又改、改了又编,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他和团队终于实现了在机床上铣削的动作和功能,并进行了产品试验。何小虎创新的加工方法,不仅能满足设计要求,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达到98%左右。

深耕一线12年,何小虎先后解决了65项火箭发动机加工难题,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异型零件高效找正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高可靠性。

“近几年,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何小虎说,创新既需要理论支撑和大量实验,还离不开勇于突破的精神。“随着国家不断鼓励创新,现在大家更有勇气也更有动力去创新啦!”

郭素萍。受访者供图

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

“让地里长出更多好东西”

本报记者 邱海峰

太行山区,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1000余亩的示范基地内,成片苹果树花满枝头。一早,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穿上大伙熟悉的那身迷彩服,和村民们上山来到果树下,掏出随身带的疏花剪,手扶枝条,轻轻剪掉多余的花。

从曾经“无雨渴死牛,有雨满坡流”的撂荒山到如今“栽上摇钱树,脱贫又致富”的花果山,岗底村这些年的改变,离不开郭素萍所在的团队——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

1981年,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区。35年间,他带领团队每年深入田间地头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变绿,创造出“富岗苹果”等多个全国名牌,为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创收35亿元……35年如一日,这位“太行新愚公”,一个心眼只为百姓。但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李保国的离开让人痛心,但他的精神仍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为与李保国并肩作战多年的妻子、同事,郭素萍毅然扛起“李保国精神”的旗帜。6年多来,郭素萍和团队成员每年90%以上的时间服务基层,赴全国各地370余个市县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培训人员5万余人次。“平常跑基层、进大山虽然累,但团队成员劲头都很足,这些年又有不少人加入。”郭素萍说。

李红姣是团队新成员之一。别看进入团队不算久,但她已成为多面手:讲课、带研究生、搞科研、下地指导。她打趣说:“我们这工作,没点‘顶天立地’的本领,还真干不来。‘顶天’就是要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水平往山尖上爬;‘立地’就是必须扎根泥土,把自己变为农民。”

眼下,郭素萍和团队正进行多个新项目研究:核桃低产园改造,红树莓种植高效配套技术推广,农害智能监测,山区果树种植肥水一体化,苹果免套袋试验。“作为农业科技人员,我们得和农民打成一片,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不断创新,让地里长出更多好东西,让老百姓过上持续增收的好日子。”郭素萍说。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