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陕西

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本报记者 崔春华
2021年11月08日08:39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11月3日,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龙门吊正在进行吊装作业。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企业代表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赵晨摄

  观众在第五届丝博会陕西馆延安展区参观。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工人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厂油箱泄漏测试诊断模块生产车间作业。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勇立时代潮头,奋力追赶超越。一年多来,陕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改革激发活力,用开放拓展空间,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改革向纵深推进

  10月25日,西咸新区丝路科元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路科元公司)报建负责人王先生在沣西新城政务大厅工程报建窗口提交《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承诺书》后,不禁松了口气,“今后再也不用为一项评估忙活几个月了。”

  为促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入驻项目尽快落地,日前,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全面推行“六评合一”的全省最大规模区域评估改革,由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4个部门联合完成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文物勘探、节能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稳评、防洪6个基础事项前期评估。过去需要项目建设方、报告编制单位、政府主管部门、评审专家耗费数月时间沟通、评审、报批的水土保持评价手续,如今丝路科元公司填了一份承诺书,仅仅花了几分钟就全部完成了。

  从“单体评价”到“整体评价”,从企业“申请审批”到政府“主动服务”,从“企业自费”到“政府埋单”,区域评估改革使优质科创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改革试点推行以来,已有108个项目入驻沣西新城,项目审批时限压缩约30天,审批提速90%以上。

  区域审批改革是陕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清单之外无审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就近办、马上办、掌上办”“跨省通办”,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正不断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

  今年以来,陕西制定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分工方案,实施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上半年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34.6%。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陕西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制定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组建省政务大数据服务中心;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上半年省属企业实现利润完成全年目标的70.8%,同比增长2.8倍。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陕西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10.24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在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方面推出一批“小切口”改革举措,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改革向全面纵深推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开放迸发新活力

  10月22日,伴随汽笛鸣响,一列满载着彩色液晶显示板、胶条、喷雾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10多天后抵达波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原本依靠海运、空运的货物向铁路转移,中欧班列长安号经受住考验“逆风”驰骋,成为畅通亚欧贸易、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的“黄金班列”。

  自2013年开行以来,长安号凭借开行稳定、时效性高等特点,不断拓展国际货运干线,构筑起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重要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截至目前,长安号国际线路已达15条,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今年前三季度,陕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5.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6.6%。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开放战略,陕西以开放创新、协同联动为导向,加快打造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走向更加开放的前沿。

  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破解开放不足短板问题。自2017年4月1日设立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案例585项,其中29项已向全国复制推广,83项已向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为引领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高地。

  优化提升开放平台,以高水平开放开创新格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建设,6月开行的西安国际港—宁波舟山港陆海联运大通道班列,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紧密连接,构建起承东启西、贯通欧亚、快捷高效的海铁联运大通道。2020年,宝鸡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目前陕西已有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陕西创新举办丝博会、杨凌农高会等系列重点投资促进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投资贸易合作,第五届丝博会参展企业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陕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近7%,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这一成绩单显得成色十足。

  科技人文交流全面拓展。陕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19个国家级、71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陕西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首选出国留学目的地之一。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11月1日至3日,2021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活动在线上举办。此次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7个,总投资10.2亿元。在11月2日下午举行的外资企业座谈会上,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冯燕表示,公司业务发展与陕西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作为深耕陕西10余年的跨国企业,陕西优越的产业优势和便捷的营商环境使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陕西正处于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正在加速释放。”陕西省商务厅厅长赵璟说,特别是在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方面,陕西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7个综合保税区、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1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一系列开放平台,为陕西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陕西将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构建新平台,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以中欧班列为重点,构建开放大通道。陕西将以亚欧大陆桥陆路通道为主、以国际航空货运航线为辅,发挥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延安、宝鸡国家物流枢纽作用,统筹长安号、国际货运航班等各类运输方式,高效串联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和节点,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面向中亚西亚南亚欧洲、支撑双循环发展、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

  以开放平台为载体,放大比较优势。陕西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上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和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增强开放平台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推动全省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欧合作产业园等境内产业园区影响。

  站在新起点,陕西正以只争朝夕、昂扬进取的拼搏精神,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邹星、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