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行進中國丨漢江之畔“幸福園”的生態圖譜

人民網“行進中國”陝西調研採訪團
2025年06月21日08:13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天漢濕地公園(航拍)。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天漢濕地公園(航拍)。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夏至漢江畔,陝西省漢中市天漢濕地公園風光正好。目之所及,芙蓉出水,綠裙搖曳﹔水鳥翩躚,游人如織。

天漢濕地公園內,市民在賞荷、拍照。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天漢濕地公園內,市民在賞荷、拍照。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一襲馬面裙,翩翩起舞於荷花池旁,每周,邵阿姨必到公園來“打卡”。

邵阿姨是漢中本地人。在她的印象裡,以前的漢江兩岸是一處處荒草灘,漢江的水量也不大。現在,濕地公園建成后,綠樹成蔭,蘆葦飄蕩,鳥類成群,公園裡隨處都能聽到歡聲笑語,到處都是笑臉盈盈。

“今年的荷花開得格外好,要多拍些照片留念。”不遠處,邵阿姨的兒子一邊拍照,一邊說道,“濕地公園環境越來越好,水清、景美,來這裡心情特別舒暢。”

天漢濕地公園內,荷花盛開。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天漢濕地公園內,荷花盛開。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漫步濕地公園,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和風徐來,裹著陣陣草木清香。沿著荷花池旁的棧道前行,一條波浪形的魚道映入眼帘。

魚類洄游生態通道。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魚類洄游生態通道。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這是魚類洄游生態通道,可以實現翻板閘上下游魚類互通,有效修復天漢濕地公園生物鏈。”漢中市一江兩岸開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閆曉明介紹,生態通道全長2.3公裡,不僅還原出自然溪流形態,還配備了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魚類洄游情況。

天漢濕地公園內,市民在休閑賞景。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天漢濕地公園內,市民在休閑賞景。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在魚道的浪花分流處,有魚兒在此稍作停歇后,又擺尾游向碧波深處。

“這就是魚類洄游時的‘休息倉’。”閆曉明表示,最近正是魚類洄游的季節,鯽魚、草魚、馬口魚等各種魚類迫不及待“跋涉歸家”,游累了,就可以在“休息倉”歇一會。

天漢濕地公園內,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天漢濕地公園內,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記者溯流而上,忽見一泓開闊水域,波光瀲灩,倒映著兩岸青翠。

水面上,荇菜參差錯落,嫩黃的花盞點綴在翠葉間,宛若天然的水彩畫。幾隻白鷺臨水照影,纖足輕點於水邊,為這片寧靜水域增添幾分詩意的靈動。

天漢濕地公園內,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天漢濕地公園內,風景秀麗。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我們利用‘海綿城市’的透水建設理念,大量培育種植本土植物,恢復水生態多樣性。”閆曉明表示,為保護漢江,天漢濕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因勢造景,將砂石棄料變成島嶼,灘地設計為生態溪流,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150萬平方米綠地修復,精心打造了219座形態各異的生態島嶼。

天漢濕地公園(航拍)。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天漢濕地公園(航拍)。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水清灘淨,魚鷗翔集。如今的天漢濕地公園已成為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生態家園,314種植物在此繁茂生長,30余種魚類暢游其間,90余種鳥類棲息覓食,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長卷。(馬盛楠、翁奇羽、鄧楠、姜越、李志強、鄒星、白鴿)

(責編:賈凱璐、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