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農村三產融合新路徑 激活西安鄉村振興新動能

近年來,西安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為引領,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守正創新,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具有西安特色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據了解,2024年,西安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95.28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556.19億元,總量位居陝西省第1位。
聚焦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兩大主題”,西安市堅持科學規劃布局,積極構建“三區一帶三基地13+6集群”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過資源統籌、政策支持、要素集成等措施,著力打造秦嶺北麓休閑農業,西咸、高陵、閻良生態農業以及渭河沿線設施農業3大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帶,為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筑牢了堅實基礎。
立足優勢特色產業,西安市充分發揮1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服務體系功能,搭建了“首席專家+農業產業鏈+農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的技術框架,實現了資源整合、跨界融合。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構建了西安智慧農情監管“空天地”平台,航測遙感技術全鏈應用,智慧農業、無人農場等新場景、新業態深度融合。推進市校合作,充分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科技資源,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項目實施為載體,在環山路沿線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廊道,引領農村三產融合,推動產業迭代升級。
立足縣域資源稟賦,突出主導產業,通過實施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產業強鎮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搭建梯次分布、要素匹配、功能銜接的鄉村產業發展平台,帶動不同層級產業競相融合發展。近年來,西安市已先后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1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項目2個,支持建設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項目40個。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西安市依托經營管理基礎較好、加工轉化增值能力較強、產業鏈條較為完整、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度挖掘5大類20項重點產業領域加工潛力,著力構建“1+7+N”農產品加工梯次布局(即1個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7個加工集聚區和多個加工基地),有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集聚化、品牌化發展,深度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截至目前,西安市累計培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個,省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個,省級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38個。
依托鄉村資源稟賦,西安市深度發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推動發展鄉村旅游、農耕體驗、休閑康養等鄉村經濟新業態,拓展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空間。聚焦“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以“和美鄉村”為基底,聚力打造魅力休閑鄉村23個,90個村入選首批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佔全省1/5。聚焦糧食或重要農產品規模化生產,以“三產融合”為路徑,創新打造西安都市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基地20個。聚焦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每年分季節發布推介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超過20條,開展休閑農業活動20余場次。西安市休閑農業年接待人次達2757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1.1億元。
此外,圍繞開展“雙增收共富裕”行動,西安市大力培植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創新聯農帶農機制,持續激發鄉村發展活力,通過產業升級、三產融合、社會化服務、資產運營等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組建全國首個城鄉融合要素交易市場,推動12類158宗項目交易,目前已成交金額7億元,為村集體增收5.78億元,帶動農民增收9541.27萬元。2024年,西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185元,同比增長6.9%,絕對值和增量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1位。
下一步,西安市將以“強加工、延鏈條、拓功能、促融合”為重點,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市、富民一體發展,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來源:西安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