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統籌做好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水生態保障——
優化水生態 做活“水文章”

黃金峽水庫一角(3月28日攝)。
“我們在重點河段和關鍵區域安裝了智能監控設備,這些設備能夠24小時監控河湖動態。”3月28日,漢中市水利局工作人員何路說。
為推動河湖管護向智能化、精細化轉型,漢中市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為每一條河流搭建智慧平台,切實解決河湖管護“最后一公裡”難題。如今的漢江,水清岸綠景美,干支流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去年以來,陝西統籌做好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護水之源,盡水之用,興水之利,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水生態保障。
護水 齊心協力嚴守底線
3月29日清晨,商洛市商州區群眾運動公園內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
“丹江兩岸建得越來越好了,公園的設施和綠化也不錯。早上來鍛煉,晚上來散散步,很舒服。”市民張建國說。
商洛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
為切實擔當守護中央水塔和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商洛市抓重點、補短板、強措施、防風險,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11條主要河流25個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准,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水生態環境質量連續8年位居全省前列。
一場雨后,嵐皋縣南宮湖水面出現了一些漂浮物。一條履帶式機械化專業清漂船駛過,湖面的漂浮物被迅速清理干淨。
“平時,我們落實專人負責巡查,一旦在湖面發現漂浮物,就迅速組織清理。”嵐皋縣南宮湖打撈隊隊員袁玉定說。
安康境內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5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941條。為此,安康市組建400余個志願護河組織,1萬余名志願者常態化開展清河行動。
陝西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濕地保護修復工程等,嚴守生態紅線,加強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的保護,在重點河流、河段以及重點水功能區實施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卓有成效,水生態系統穩步恢復,水源涵養能力有效提升。
節水 精打細算水盡其用
陝西是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9.67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06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一半。
節水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3月27日,在大唐富平熱電有限公司集中控制室,大屏幕上動態顯示著廠區運行的各項數據。
“我們生產環節所有的工業用水都來自全縣兩座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公司總經理何昭林告訴記者,“污水處理廠的中水輸送到熱電廠后,首先進入蓄水池,通過再生水系統進行再次處理達到工業用水標准后,進入各生產環節。”
大唐富平熱電有限公司還將產生的廢水通過系統處理,實現廢水全部回收再利用,最大程度減少水資源浪費。2024年,大唐富平熱電有限公司再生水使用量達66.05萬立方米,發電水耗處於業內領先水平。
工業節水減排,農業也要節水增效。
眉縣石頭河水庫灌區青化萬畝節水示范園內,獼猴桃、草莓等均採用先進滴灌、倒挂式噴灌微噴頭節水技術進行種植。
“獼猴桃是喜水作物。在獼猴桃的種植過程中,噴灌比明渠灌每畝節水45立方米,澆1畝地要比明渠灌便宜近20元。”陝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長李宗強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陝西省以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為主線,進一步夯實水資源管理基礎,加強地下水治理和保護,突出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監管,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推進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最大限度發揮水資源的社會、環境、經濟效益。
興水 水網建設全面提速
春日的三秦大地,一條條河流碧波蕩漾,一股股清澈水流暢達萬戶,一項項事關民生的水利工程如火如荼推進……
3月28日,在興平市引漢濟渭工程板橋出水池附近,寶雞峽的灌溉渠道蜿蜒向東,流水潺潺。毗鄰渠道,3台大型吊車正在吊裝壓力鋼管,工人忙碌地進行鋼管焊接工作。
日前,東庄水利樞紐工程也傳來好消息:
大壩混凝土澆筑量突破150萬立方米,標志著工程建設進入關鍵沖刺階段,為2025年11月下閘蓄水奠定堅實基礎。
東庄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涇河峽谷深處,原始地貌復雜多變,危岩體及堆積體遍布,施工交通布置困難,安全風險與協調難度極大。
面對百米級壩體爬升、六大孔口金結施工等重大施工挑戰,建設人員優化混凝土澆筑工藝,運用智能溫控系統,強化纜機調度效率,成功克服極端天氣、雨季施工窗口受限、河谷地形狹窄等疊加挑戰。
“目前,最大壩高突破196米,已完成大壩總澆筑量的78.95%。”陝西省東庄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申開為說。
陝西地理環境復雜,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水資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存在較大差異。
為此,陝西聚焦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水網工程,立足流域整體和區域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堅持兩手發力,持續擴大水利建設有效投資。
今年,陝西省水利建設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結合生態治理、智慧化升級和鄉村振興戰略,構建“水安全、水生態、水民生”三位一體的現代水網體系,全年計劃完成投資480億元。(徐穎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