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陝西 | 在亞歐大陸架起雙向奔赴的“黃金通道”

走進位於陝西西安浐灞國際港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現場一片繁忙:裝卸車往來穿梭,轟鳴聲不絕於耳,一根根嶄新的汽車車橋被快速、精准裝進集裝箱,通過中歐班列運往歐洲。
近年來,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以數字引擎、數據聯通提升運輸效率,構建智慧物流體系,以高效便捷的經貿往來、日益加深的人文交流助力互聯互通,在亞歐大陸架起雙向奔赴的“黃金通道”。
陸海內外聯動,國際貿易頻創新高
一列列班列宛如“鋼鐵絲帶”,將中國與數十個歐亞國家緊密相連。作為首屆中國—中亞峰會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至今年2月底已累計集結轉運貨物超15萬噸,成為推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經貿往來的重要紐帶。
中哈(西安)商貿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杰是一位能流利說中文的哈薩克斯坦人。說起中哈兩國貿易變化,他感觸頗深:“2017年以來,我一直從事物流貿易行業。如今的物流量和班列發車頻次相比過去增長數倍,從速度到貿易額都實現了飛躍。”
“今年,我們已接到4萬多台洗碗機訂單,生產計劃排到了6月。”指著高速運轉的生產線,陝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介紹,自2022年以來,康佳集團通過中歐班列(西安)發運的白色家電比例逐年提高,截至3月18日已累計出口洗衣機、洗碗機、冰箱等產品21.5萬台。
國際貿易頻創新高,離不開中歐班列(西安)越織越密的全球物流網絡、運行質效的不斷提升。西安克米克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向南對物流效率的變化深有體會:“過去運送貨物,從浙江走海運到歐洲需要40多天,如今通過‘西安港+跨裡海’線路,15天就能抵達。它不僅有效解決了倉儲和運輸時效等問題,還幫我們把合作客戶數量從15家增加到43家。”
“陸海內外聯動”模式,正是中歐班列提升國際貿易效率的關鍵。目前,西安國際港站與青島、寧波等沿海港口合作,開通6條鐵海聯運班列,實現貨物“一站式”轉運至內陸樞紐,並通過18條國際干線輻射歐亞。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班列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運輸時效由原來的15—23天縮短至11天左右。截至2024年年底,累計開行跨裡海班列292列。
西安鐵路局西安鐵路物流中心國際港營業室值班主任劉順利說,今年以來,西安國際港站多次刷新該站中歐班列日裝車紀錄,單日裝車最高達1314車。2月28日,西安國際港站開行中歐班列24列,平均一小時就有一趟中歐班列發出或抵達,創該站單日到發中歐班列最高紀錄。
數據互聯互通,運輸效率加速提升
“以前每趟班列抵達邊境口岸后,都需要人工審核厚厚的紙質單証,現在通過數字化平台,中哈鐵路、海關數據無縫銜接,集裝箱‘即到即辦’,智能調度系統自動匹配運力!”中哈(西安)商貿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蔣昊辰拿出手機,屏幕上實時顯示集裝箱的電子倉單和貨物信息。
構建數字化平台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關鍵單據信息通過雲端即時共享——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與西安國際港站集裝箱裝卸場區實現實時聯動,構建起集裝箱“即到即辦”的調度體系,進一步壓縮了通關查驗、口岸換裝、審批等環節的時間。
“我們的口岸換裝時效從過去的3到4天縮短至3小時內。不僅如此,貨物裝箱、運輸等各個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為企業拓展更多業務創造了條件。”西安普菲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想說,公司2024年發往中亞的貨櫃從1200櫃增長至4000櫃,公司還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設立了辦事處,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奇韜介紹,阿拉木圖中哈物流場站正在建設中,建成后,該物流場站將與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形成“樞紐對樞紐”通道升級,進一步提升運輸效率。此外,西安港還將推進阿塞拜疆巴庫物流場站項目建設,助力跨裡海班列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中歐班列(西安)全方位提質增速的背景下,國際貨運網絡也迎來新突破。今年1月1日零時,西安港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合作開行了首列西安到塔什干的快速班列,運行時間從8到10天壓縮至5到6天,不少貨主驚喜地發現,這一運輸方式的成本隻有空運的1/3。憑借“發運時效快,客戶體驗好”的優勢,該班列不斷贏得市場認可,已基本實現常態化開行。
人文交流密切,攜手續寫絲路故事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走深走實,西安與中亞國家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現在走在西安街頭遇見老鄉已經不稀奇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女企業家蘇魯笑著說。在西安生活多年的她,現任西安鐵達康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隨著中歐班列(西安)的飛速發展,公司業務迅猛擴展,去年還在青島設立了第二家分公司。”下一步,蘇魯計劃復制在西安浐灞國際港的創業經驗,在中國更多城市設立分公司。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以下簡稱“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建成了年86萬噸油脂、面粉、挂面、飼料加工生產線,年60萬噸小麥包裝與裝箱生產線、年100萬噸物流能力鐵路專用線。集團在當地簽訂了150萬畝“訂單農業”協議。
“這袋面粉改變了我們全家的生活軌跡。”現就讀於西安文理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的哈薩克斯坦青年木扶光說。自2017年4月她的母親在愛菊集團哈薩克斯坦園區工作以來,家裡生活逐漸寬裕。這在木扶光心中悄然播下“到中國去看看”的種子。
2024年9月,木扶光如願來到西安。“到西安的第一天,我就覺得仿佛到了家,這裡城市干淨,民風淳朴。”經過一段時間的求學和生活,木扶光接觸到更多中國朋友,對中國文化也有了更多了解。
為助力更多哈薩克斯坦員工子女赴華留學,愛菊集團專門制定了支持計劃,為他們提供勤工儉學機會並安排技能培訓。愛菊集團已組織15人次哈薩克斯坦員工赴陝西參觀學習交流。集團董事長賈合義表示,未來集團將繼續踐行社會責任,助力雙方在經濟、技術、文化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貢獻一份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0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