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聯合國中文日與谷雨有何關系(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問)

本報記者 孟 揚
2025年04月04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谷  雨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2025年谷雨始於4月20日。

  “谷雨”取意於“雨生百谷”,承載著古人對年景豐稔的希冀。

  谷雨第一候的花信是牡丹。牡丹原產於中國,是傳統名花,花朵色澤艷麗、富麗堂皇。

  谷雨第二候的花信是荼蘼。荼蘼枝梢茂密,花繁香濃。

  谷雨第三候的花信是楝花。楝樹樹形優美,枝條秀麗,適宜作庭蔭樹和行道樹。楝花為淡紫色花,香味濃郁。楝花開了,夏天就不遠了。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對於“谷雨”這一稱謂的由來,除了古人關於“雨生百谷”的一般認知,還會讓人想到“倉頡造字”的故事。

  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倉頡,依照星斗、山川的走勢以及鳥獸的足跡,創造了漢字。上天玉帝知道后對他的工作大為贊賞,決定重獎倉頡。玉帝托夢給倉頡,問他想要什麼。倉頡說,希望天下蒼生都有飯吃。於是玉帝在第二天降下了谷粒雨。黃帝得知此事后,就把降下谷粒雨這一天定為一個節日,即“谷雨”。對於這個傳說,《淮南子》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無論傳說故事中有多少浪漫主義的色彩,但文字的出現,對於歷史、對於世界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至今,我國還有一些地方有谷雨祭“漢字始祖”倉頡的民俗,如倉頡的故鄉陝西白水縣至今還保持著“谷雨祭倉頡”的儀式傳統。2014年,“倉頡傳說”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谷雨,因“倉頡造字”而具有了神奇的文化色彩,並因此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2010年,為了促進漢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這6種正式語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同時強調語言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聯合國相關部門倡議啟動聯合國語言日。同年,在經過國內專家論証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向聯合國建議,將中文日定為“谷雨”交節這一天,以紀念“漢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十幾年來,每年的4月20日前后,全球多地通過“聯合國中文日”所開展的多元活動領略綿亙不斷的華夏文明和源遠流長的炎黃精神。從刻畫符號到數字代碼,從傳統筆墨到AI書法,漢字穿越古今的旅程展示著這個古老文字系統所積蓄的厚重生命力,以及由文字創造所帶來的文明震撼。

  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棲於桑……在農耕文明的色譜中,谷雨是富有生命張力的顏色。當文化的種子如同谷雨時的苗秧,在傳統的土壤中不斷生長出新可能,當谷雨所標注的自然現象與人文活動交織融合,我們不僅會看到悠久的歷史古老智慧在當代社會中依然散放光彩,更能深切感受文明對話的永恆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4日 06 版)

(責編:鄒星、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