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考古証實宇文覺墓為北周孝閔帝靜陵

2025年02月26日08:50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考古証實宇文覺墓為北周孝閔帝靜陵

  2月25日,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北周宇文覺墓考古研究表明,宇文覺是按照北周初年的郡公級別標准安葬的,且採用朝服葬。北周武帝追號宇文覺墓為靜陵,但並未重新安葬。位於咸陽洪瀆原的宇文覺墓就是北周孝閔帝靜陵。北周還有3座帝陵應分布於洪瀆原。靜陵的發現,為探索北周初年的政治斗爭及北周帝陵的分布和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2022年7月至10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周陵街道北賀村發掘宇文覺墓。該區域屬於洪瀆原。洪瀆原是北周皇室和高等級貴族的墓地所在地。從出土隨葬器物中的班劍首、組玉佩和鎏金銅帶具來看,宇文覺是朝服葬。宇文覺墓出土的殘班劍首是一柄金銅裝班劍的劍首,與唐劉智夫婦墓出土的班劍相似,是裝飾性的非實戰兵器﹔出土的組玉佩部件有玉璜殘塊、瑪瑙珠等,是北周墓常見的隨葬品。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此次考古發現証實北周開國君主宇文覺在周二年(558年)以略陽郡公的身份,按照當時的制度葬於北周高等級墓葬區——咸陽洪瀆原。周二年(558年)十月至建德元年(572年)四月,宇文覺墓被稱為“略陽公墓”﹔建德元年(572年)四月十九日之后,宇文覺墓被稱為“靜陵”。宇文覺墓雖經后世追號為陵,但未進行遷葬和改葬,墓葬保持著下葬時的原狀,並不符合北周帝陵的形制,因此考古工作者仍稱其為“北周宇文覺墓”。但從法理意義上來說,宇文覺墓就是北周6座帝陵之一的孝閔帝靜陵。

  北周共6座帝陵,除文帝成陵外,其余5座帝陵的位置在文獻中並無記載。在咸陽洪瀆原發現武帝孝陵和宇文儉墓等北周皇室成員墓葬之后,考古工作者傾向於認為北周帝陵應分布於洪瀆原,推測昭陵等北周帝陵應該沿洪瀆原的邊沿分布。同時,北周帝陵在形制和規模上與高等級貴族墓幾乎相同,如果不出土文字証據將很難確認。(記者 趙茁軼)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