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陝西聚焦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雙向奔赴”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年02月14日09:0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雙向奔赴”激活發展新動能

2月10日,在位於西安市碑林區的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煤能源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二級教授夏開文正在和學生討論郯—廬斷裂帶深井觀測系統的實驗數據。

郯—廬斷裂帶深井觀測系統是夏開文團隊與中煤能源研究院聯合攻關的深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系統通過在礦井深處布置探頭尋找地下微小活動的規律,預測地震,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夏開文說。

夏開文是深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首席科學家。他的團隊研發了煤礦生產安全預警系統,卻一度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中煤能源研究院也有苦惱——高難度科技攻關項目缺少領軍帶頭人,需要尋找與自身發展方向相匹配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影響力持續擴大,為校企“雙向奔赴”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類似的煩惱有了解決方法。

受陝西濃厚的科技成果轉化氛圍和生機勃勃的創新環境吸引,2024年,夏開文找到中煤能源研究院尋求合作。經過深入溝通,雙方達成了柔性引才合作協議,中煤能源研究院聘用夏開文團隊為首席科學家團隊,雙方通過科研項目共同攻關、人才共同培養等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企業有什麼問題,直接反饋給我們學校,我們再‘對症下藥’,聯合攻關。問題越多、案例越多,我們的研究就越深入,技術水平就越高。”夏開文說,雙方正有序推進深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郯—廬斷裂帶深井觀測系統,並圍繞蒙陝地區特有煤田地質特征聯合攻關礦震災害識別和預警理論。

今年,陝西將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其中包括“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硬仗”。圍繞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陝西著力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產業生態。

“我們與西安交通大學等20余所高校開展全方位合作,不斷優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形成多軌制、多通道的人才發展模式,共引進或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30多人。”中煤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朱磊告訴記者,“十四五”以來,中煤能源研究院形成標志性成果100多項,其中校企合作項目佔比超七成。

不只是行業研究機構,在創新孵化中心,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有力促進了“四鏈”融合,推動創新全鏈條加速。

在位於西安浐灞國際港的長安先導生命科學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長安先導創新中心”),陝西先導芯超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再生醫學人工皮膚組織研究。入駐長安先導創新中心半年來,該公司取得了再生醫學人工皮膚組織在腦類器官建立功能性神經網絡、自體誘導生成胰島細胞治療糖尿病等方面的突破。

據了解,圍繞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長安先導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創新平台19個,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實驗室、小試中試基地等技術攻關平台,已促成110項科研成果產業化。

在中國中煤能源集團首席專家、中煤能源研究院院長申斌學看來,在企業出題、產學研協同解題機制的促進下,越來越多的“雙向奔赴”正不斷塑造陝西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動能、新優勢。

“我們將繼續積極融入秦創原建設,大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以‘三項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集成創新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引擎。”申斌學說。(劉印)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