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稅務:非遺“佐料”調出別樣年味

今年是第一個“非遺版”春節。節日期間,陝西精心策劃了“蛇舞好運來 花火中國年”等893項非遺賀新春主題活動,吸引全國游客來陝歡歡喜喜過大年。數據顯示,陝西春節文旅訂單量增速達到100%左右,非遺正成為拉動本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陝西非遺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與之相關的特色餐飲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春節假期,傳統老字號飯店熱鬧非凡,座無虛席,西安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非遺小吃功不可沒,貢獻了相當可觀的份額。比如,被譽為“長安第一味”的西安飯庄葫蘆雞,銷售量較平時增長了30%以上,成為游客餐桌上的必點佳肴。
“原本還擔心春節假期實地領用發票會有很多限制,沒想到在電子稅務局提交線上發票申領請求后,很快就得到了處理。”西安飯庄的財務人員司雲華說。春節前夕,西安市碑林區稅務局組建稅宣小分隊,前往西安飯庄,圍繞線上遠程申報、稅費優惠政策以及發票開具流程等關鍵事項開展精准輔導,並依據企業實際需求合理調整發票額度,有力保障了節日期間發票開具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手工制作空心挂面的技藝傳承百年,如今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一美食不僅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特色美味,更是新春佳節時人們饋贈親友的熱門禮品。
“我們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幫助。”鎮安縣秦綠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余之超說,前年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申請到了20萬元“稅E貸”用於廠房擴建。今年,稅務部門又繼續提供精准輔導,不出家門就能及時了解最新優惠政策,盡享政策紅利。“有國家的好政策撐腰,有稅務部門的優質服務助力,我們企業發展更有底氣、更有信心了!”余之超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近年來陝西省推動非遺工坊規模化發展,並通過“非遺+旅游”“非遺+電商”等模式拓寬市場。目前已形成以工坊、合作社、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的工坊20家,主要產業年產值合計超30億元。
“殺年豬誒,吃庖湯喲!”每年臘月,在秦巴山區流傳著一種傳統習俗——吃“庖湯”,鄉村人家用剛剛宰殺的新鮮豬肉設宴款待親朋好友和鄰裡鄉親,在陝南秦巴山區已經流傳了千百年,2018年被列入陝西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庖湯宴的承辦地點中壩作坊小鎮,是陝西巴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個集非遺傳承、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特色小鎮。
“我們獲得過陝西省旅游示范村、能工巧匠創業孵化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近年來帶動了周邊100余名群眾就業,培育扶持創業加工點16個,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公司負責人陳國盛介紹說,稅務部門經常向企業宣傳稅費政策,輔導涉稅業務操作,2024年享受到六稅兩費等優惠政策,“真金白銀”的支持減輕了企業負擔。
當下,陝西非遺保護工作正處於通過文旅融合、科技創新實現規模持續擴張的關鍵階段,陝西稅務部門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實地走訪、“一對一”輔導等形式開展宣傳答疑,鼓勵企業加大技藝研發和產品創新投入。同時依托稅收大數據,精准識別線上直播業務潛在風險點,向相關企業發出風險預警,幫助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以全方位服務和科學化管理助力非遺保護工作蓬勃發展。(董之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