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中國視覺特效技術引發關注——
國產電影很炫很震撼(探訪)

浴火重生的哪吒攜手敖丙沖破天元鼎﹔鳥瞰“舊金山城”,逼真的城市空間令人贊嘆﹔武功招式行雲流水盡顯英雄豪氣……2025年春節檔電影在視覺特效方面創新突破,讓觀眾看得激動又過癮。
作為展示國家科技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迅速壯大,中國電影視效行業在技術水平、呈現理念、推動電影工業化等方面均超越以往,呈現出強勢發展的勢頭。
從繁榮市場到科技創新
“項目在喂養技術,技術也在輔助項目”
全球單一市場首部票房超10億美元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目前檔期內的票房數據仍在穩定增長,其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鏡頭近2000個,主創團隊有4000余人,片尾出現了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今天的中國電影視效團隊來說,技術上已經幾乎沒有實現不了的畫面。“《哪吒之魔童鬧海》影片結尾的妖族仙界大戰人數超2億,該片的特效全部由國內團隊完成,足以証明中國的視效行業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鎮說。
中國電影視效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電影產業迅速壯大帶來的紅利。一名視效行業從業者表示,正是有越來越多的電影項目需要視效支持,才給了中國電影視效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磨合不斷提升的機會,而繁榮的電影市場,也讓觀眾對電影的視覺呈現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動力,“項目在喂養技術,技術也在輔助項目,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浙江時光坐標科技公司創始人陳奕介紹,和世界電影視效發展的路徑一樣,中國電影視效技術的發展也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技術創新,運用數字特效制作攝像機拍不出來或較難拍攝的畫面。第二階段是視覺突破,視效的作用主要發揮在激發想象力,制造視覺奇觀,“電影視效已經不僅僅停留於單純的技術層面,而是將技術與藝術進行了融合。”而近年來,觀眾已經不太滿足於單純的視覺奇觀帶來的沖擊力,這就對視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於故事內容和情感訴求。這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陳奕舉例說,《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妖族仙界大戰這一整場戲裡,技術方面有非常復雜的粒子特效。技術之外,特效還實現了想象力和美學的結合,在制造視覺奇觀的同時,與故事的內核結合在一起,讓哪吒鮮活的人物性格得以彰顯,達到了電影視效表達的新高度。
據了解,當前,AI技術在視效前端設計階段已經開始發揮較大作用。劇本定稿后,主創團隊在第一次確定影片的基本影像設計時,AI可以讓主創團隊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獲得幾百張甚至幾千張設計圖,從而為主創團隊提供視覺參考。
一年前,視頻生成大模型Sora的橫空出世,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標志性事件,那時國內還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視頻生成大模型。“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國內的可靈、即夢等視頻生成大模型。工作伙伴們感到,國內大模型在做中國題材的內容時表現得越來越好,比國外的大模型更方便、更准確。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有綿延數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產大模型從電影視效創作者這裡讀取的中華文化和美學信息越豐富准確,也越接近中國人的審美和情感表達。國內大模型的發展,給我們視效工作者提供了信心和底氣。”陳奕說。
從后期制作到主創隊伍
“視效行業越來越被整個電影行業所重視”
隨著電影產業發展,視覺特效在整個創作制作流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是現實題材影片,還是動畫電影、科幻電影,離開視覺特效,導演和編劇的想象將難以施展和呈現。
據介紹,電影行業對視覺特效的重視,源自2004年左右開始的中國電影數字化革新。行業發展之初,“電腦”是劇組工作人員對視效崗位的稱呼,當時這一崗位在傳統的影視劇組定位還不清晰,導演和制片組都把視效僅僅看成后期制作,現場拍不了的內容就交給電腦特效去想辦法。
伴隨著古裝片、玄幻片的興起,視效部門逐漸從前期籌備階段就開始參與概念設計和拍攝方案的制定工作。而視效部門重要性的進一步彰顯,得益於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國產優質科幻片的出現。“科幻電影需要完整地規劃未來世界如何運轉,每一場的道具、服裝都要靠特效設計、制作和呈現,視覺特效成了整個劇組運轉的核心,也讓這個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一名視效行業從業者說。
“20年來,國產片尾出現的中國本土視效團隊名單越來越長。如今,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影在正片前面出現了視效指導、視效總監、視效導演的名字,反映出視效創作者已經從之前的后期制作崗位,走入電影主創隊伍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和價值。”陳奕表示。
以《唐探1900》為例,該片有1100多個視效鏡頭,劇組在山東德州樂陵影視城1︰1搭建了一座當年的舊金山城。該片視效指導許明軍介紹:“影片創作過程中,由於視效組要准備掃描建模,攝影組需要和我們討論拍攝的具體細節,視效團隊的圍讀開始得比演員們還要早,前期籌備、中期拍攝、后期制作全程參與。拍攝階段,我會在現場實時與攝影組、動作組溝通,拍攝時必須將視效方案與動作方案結合。”
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視效技術提質增效,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2021年,國家電影局發布《“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電影特效技術發展。鼓勵引導各方面資源投入公用性特效底層技術研發。落實促進科幻電影發展聯系機制,通過大力扶持科幻電影帶動電影特效水平整體提升。加強對特效行業聯系、管理、服務,提高特效行業標准化、規范化發展水平。”
2024年下半年,國家電影局指導開展電影行業新技術新工藝試驗和推廣應用資助項目,電影視效技術作為重點扶持的領域,在最終評審出的10個項目中佔據6席。
“無論從管理層面還是實際操作層面,當前,我們都切身感受到視效行業越來越被整個電影行業所重視,這進一步提振了視效行業信心,加速了行業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表示。
從人才培養到梯隊建設
“當前行業所急需的,是擁有交叉復合能力的人才”
視覺特效行業是科技硬實力的代表,近年來,視效行業的高速發展,帶動著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今年春節檔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再次讓國內視效水准邁上新台階。上百家國內特效公司規模化作戰,有的公司擅長做雨水,有的擅長做粒子特效,有的擅長做角色……集合起來一起完成一部大片。分工更精細、產業鏈更完整,這為更多電影創作者提供了牢固的工業支撐。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視效行業也在發展中面臨一些困境。
一些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視效行業痛點之一在於,優秀的人才往往會被游戲公司挖走,造成人才流失。各大電影獎項評選中視效相關獎項設置缺失,讓從業者難以獲得榮譽感。
此外,劇組預算周期分配也是視效團隊的痛點。“很多劇組的預算都用在前期主創班底,有時會出現預算分配不均問題。到了后期面臨上映周期壓力,沒錢又沒時間,還要做好,我們往往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有從業者表示。
也有從業人員提出,行業未來實現躍升的關鍵在於從業人員審美力的提升,“我們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普遍偏理工,可能懂計算機、懂圖形圖像學,但是電影畢竟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對審美的要求包括對藝術的理解、對電影的理解、對戲劇的理解等。當前行業所急需的,是擁有交叉復合能力的人才。”
在陳奕看來,近年來以短視頻為代表的“小屏幕”消費對大銀幕造成了巨大沖擊。“作為電影人,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大銀幕的價值和魅力到底在哪裡,它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裡。”陳奕認為,視效從業人員需要更充分地發揮大銀幕在沉浸感和細節表現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這些細節展現人物細膩的內心世界,真正創作出能給觀眾帶來美學享受和情感升華的優質作品。
“今年的春節檔給現在還在堅持大銀幕創作的視效工作者打了一劑‘強心針’。觀眾對我們提出的其實是更高的要求,我們電影人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在大銀幕上呈現出更有藝術感染力與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第二個,也是更難的問題,就是視覺效果如何為故事內容和情感訴求服務,這永遠是視覺特效的根本。”陳奕說。
從業人員表示,當前,國內視覺特效行業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如何培養將整套視效體系都能真正執行下來的團隊,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將是行業未來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實習生馬澤祥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