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從中餐出海談和羹之美(金台隨筆)

馮天禹
2025年01月23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餐“網絡出海”,進而實體店在海外“火爆出圈”。

“網絡出海”即中國美食相關內容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紅。持續優化的免簽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讓“中國游”成為全球熱詞,也帶火了中餐。一些外國游客介紹旅程中特色美食的視頻,點贊量驚人,成為了解中國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的窗口。

中式餐飲店在一些國家開始“火爆出圈”。在日本,一些商場的麻辣燙店前排起長隊。在澳大利亞,蘭州拉面異軍突起。而在海外華人集中地區之一的東南亞,烤魚、火鍋、黃燜雞等傳統中餐頗受歡迎。色香味俱全的中式美食,不但紓解了海外華僑華人“舌尖上的鄉愁”,也越來越受到“外國胃”的青睞。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實指還是虛指,中餐出海都必然會面臨並需要解答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的文化如何在碰撞、交流中融洽共處、互鑒共進。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中國美食及其文化走出去,為觀察了解中華文化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入鄉隨俗”,才能避免“水土不服”。不同國家有各自獨特的飲食習慣與餐飲文化,培養海外“中國胃”,關注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很重要。比如,黃油咖喱雞餡的肉夾饃、具有本土元素特色的包間設計、圖片搭配說明的英文菜單等,獲得了許多國外消費者的認可。

小到食材調料、菜單設計,大到服務模式、營銷策略,根據當地口味偏好、飲食習慣、用餐禮儀等進行本土化調整的中式餐飲,體現了在文化差異面前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學習借鑒的平和心態。

“和而不同”,才能真正“美美與共”。前段時間,一段在國外火鍋店表演變臉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外國客人對川劇變臉這一中國非遺技藝驚嘆不已。出海風潮中,站穩腳跟不僅要主動適應海外市場需要,也要在堅持自身特色的同時積極創新、避免同質化競爭。無論是獨具一格的表演服務,還是道地的食材、新奇的吃法、與眾不同的味道,擦亮文化金名片、提高品牌辨識度,都是走出“有品類無品牌”的局限、鍛造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採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吸納各方優長,揭示了美食向外拓展的關鍵,也道出了世界文化長河生生不息、奔涌向前的真諦。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中國菜的魅力,在於百味調和,每一種味道都能得到恰到好處的呈現,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於百藝精湛,對刀工和烹飪技法的追求極其精細﹔在於百品爭先,川菜的熱辣奔放、淮揚菜的精致典雅、東北菜的質朴厚重,共生共榮於一方熱土。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特質,構成了中餐與他國美食和諧共存、交融共進的基礎,成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的生動見証。

出海的又何止“中國味道”。從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到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外貿“新三樣”,再到網文、網劇、網游等文化出海“新三樣”,中國一以貫之以自身的發展和努力,向世界注入豐富性和多樣性,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和動力,讓開放包容的理念和聲音傳到世界各個角落。

在秘魯首都利馬街頭,隨處可見挂著“Chifa”(吃飯)牌子的中餐廳,在這裡,炒飯、蓋澆飯、炒面、魚香肉絲、餃子都是人們常點的美食。飲食的融合,不僅豐富了秘魯的飲食文化,也成為中秘兩國友誼的象征、文化交流的橋梁。期待更多海外食客借助美食等媒介,走近包容和合的中國文化,更好感知真實立體的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3日 05 版)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