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的甜蜜與匠心
——記陝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柿餅制作技藝
村民給柿子削皮。
鄭耀文在檢查柿餅晾晒情況。
甘甜軟糯、柔韌綿密……說起富平柿餅,當地人喜歡用這些詞形容它。
從採摘、削皮,到挂架、捏心,每一道工序都要嚴格把控,稍有差池就會影響柿餅的口感與品質。正是傳承人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與執著,才讓富平柿餅在歲月的長河中保留著獨特的風味。
好味道 齒留香
富平縣位於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平緩、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為柿子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史料記載,富平已種植柿子2000多年,是全國聞名的柿子優生區和“中國柿子之鄉”。
每年,霜降一到,富平柿子便到了成熟期。這時,當地的村民就忙起來,採摘、削皮、挂架……村裡村外、房前屋后,一串串削好皮的柿子整齊垂挂在架子上,散發著淡淡果香。
柿餅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鄭耀文介紹:“採摘下來的鮮柿子需要進行嚴格篩選,那些個頭均勻、顏色亮麗的富平尖柿是制作柿餅的首選原料。”
在傳統的柿餅制作工藝中,削好皮的柿子一般要經過50多天的吊挂晾晒。這個過程中,柿子內部的水分慢慢流失。為了保証果糖分布均勻,人們需要用手捏一捏果肉,讓凝結在內部的果糖均勻分布,這一步驟被稱為捏心。手工捏心需要精准控制力道,通常由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完成。經他們之手,柿餅能軟得恰到好處,在內部形成流心。
“第一遍,雙手輕輕用力,均勻揉捏柿子,用力太大的話會捏破外皮,影響外觀。”鄭耀文介紹,“第二遍,要比第一遍用力大些,要將果肉的硬塊全部捏軟。第三遍,再次將果肉捏軟,並及時將果面捏扁整形,使其自然出霜。”
隨著晾晒時間的推移,柿子內部的水分逐漸蒸發,縮小至新鮮柿子體積的三分之一左右。柿子中的糖分則隨著水分的蒸發在柿子表面凝結,形成一層雪白色的柿霜。這個時候,柿餅就可以下架了。
富平柿餅的柿霜通常比較厚,不均勻但很美觀。“這是因為富平尖柿本身甜度較高,制作柿餅時析出的糖分較多。”鄭耀文說。
下架后的柿餅,需要再放入陶罐中存儲幾日。這一道工序被稱為回軟潮霜,是為了讓柿餅柿霜更厚、果肉更軟。
完成所有工序,一枚枚帶著大自然風味的柿餅就“誕生”了。
新工藝 提質量
在富平,上百年樹齡的柿樹有上千株,一棵被譽為“壽星”的柿子樹已超過1400歲。對富平人來說,種柿子、做柿餅,是世代傳承的生活。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柿餅制作技藝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12月6日,在鄭耀文成立的富平縣洋陽柿餅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內全自動削皮機、智能分揀線、智能無菌烘房等現代化柿餅加工設備一應俱全。
“2008年,我成立了柿餅專業合作社,希望能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進行柿餅的標准化生產。”鄭耀文說,“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引入之后,不僅縮短了柿餅的制作周期,還提升了柿餅的口感和品質。”
“以柿餅脫水為例,傳統自然晾晒工序至少需要50天才能完成,而使用現代化設備隻需要20天左右就能完成,且柿餅口感更佳,保留了傳統柿餅的甜、軟、糯等特點。這種高效、標准化的加工方式,使得富平柿餅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鄭耀文說,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僅能提升柿餅的產量和品質,還能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我的合作社自主加工了10萬斤柿餅,還收購周邊柿農的柿子進行統一加工,帶動了當地柿農增收,實現了合作社與柿農的共贏,讓這份甜蜜的事業惠及更廣泛的人群。”鄭耀文說。
如今,傳承柿餅制作技藝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保護,還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柿餅制作技藝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當地柿農的智慧與創造力。
“記得在我小時候,家裡人做柿餅時會在院子裡支起一個木頭架子,把那些削了皮的柿子一個個用麻繩綁好挂上去。等柿子變得干硬時,再將它們按壓成餅放進瓦罐裡,每隔幾天拿出來晾晒一下。如此數輪重復,柿餅最終結霜柔軟。”富平縣庄裡試驗區柿子產業協會會長韓滿才告訴記者,“傳承這一技藝,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技藝的魅力,還能激發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創品牌 贏市場
“營養豐富、品質上乘、食用方便,這些特點是消費者選擇富平柿餅的原因。”富平縣山臻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喬彬彬介紹。在他看來,企業不僅要追求產品的質量,還要注重市場的推廣。隻有將兩者結合,才能讓富平柿餅走進千家萬戶。
深諳電商運營模式的喬彬彬非常重視品牌建設。2017年,他帶領團隊對原先的柿餅包裝樣式進行大膽改進,並推出了“富柿”“喜柿”等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和寓意的柿餅品牌。
2018年賣了300噸,2019年賣了540噸,2020年賣了850噸……喬彬彬的柿餅產品一經推出,在互聯網上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並帶動富平柿餅逐步向標准化、品牌化、電商化方向發展,為當地柿子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富平縣將柿子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富平柿餅 甜蜜中國”品牌。“富平柿餅”憑借卓越的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品牌價值高達32.77億元。
目前,富平縣栽種柿子樹36萬畝。2024年,富平鮮柿產量達5億公斤,預計加工柿餅1.2億公斤﹔柿子全產業鏈帶動農戶3萬戶,覆蓋13萬人,產值預計達85億元。
柿餅產業發展過程中,富平縣涌現出了以“洋陽柿餅”“富柿花”“金翁喜事”為代表的富平柿餅本土品牌,還有以喬彬彬、石華麗、楊一凡等人為代表的創業者。他們不僅傳承了古老的柿餅制作技藝,還積極拓展市場,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現在,富平柿餅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僅銷往全國,還遠銷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市場反響不錯。”富平縣華麗柿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華麗笑著說。
為了突出富平柿餅的傳統文化元素,2015年,石華麗率先在富平縣推出了瓦罐柿餅,將柿餅裝在瓦罐中進行銷售。用瓦罐裝柿餅,不但保証了柿餅質量的穩定性,延長了柿餅的儲存期和保質期,還賦予柿餅傳統文化內涵。
除了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石華麗還注重柿餅文化的傳承。她在合作社裡設立柿餅制作技藝傳習所和富平尖柿非遺傳承館,為前來參觀的消費者和游客提供體驗柿餅加工制作的機會。
“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柿餅制作技藝的歷史和文化故事,感受那份傳承百年的甜蜜與匠心。”石華麗說。(耿楊洋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