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子長:林下抓“雞”遇 富美兩相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初冬時節,走進陽灣村禾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或紅或黃或綠的樹木相互掩映成景,一隻隻毛色潔白、體型健碩的海蘭雞悠閑地在林間覓食漫步。
近年來,陝西省子長市馬家砭鎮陽灣村禾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村上優勢,發展林下養雞產業,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陽灣村禾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林下養雞場。
“林下養殖,雞吃樹下虫子和雜草,雞糞又可以為林木提供天然肥料促進林木生長,真正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禾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賴竹平介紹。
林下養雞具有顯著優勢,周期短、見效快,相比傳統雞舍養雞,飼料成本可節省30%至50%,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益。禾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林地面積廣、林下環境好等優勢,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享受到了良好生態帶來的“紅利”。
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在打包雞蛋。
端好“生態飯”碗,靠資源遠遠不夠,提前謀劃精細管理不可少。合作社從雞的品種、市場定位等方面提前謀劃,養殖了6000余隻抗病力強、產蛋率高、蛋品優良、適應性強的海蘭雞。合作社瞄向高端市場,添加富硒飼料,生產高蛋白、低脂肪的富硒雞蛋。好產品帶來好收益,截至目前,合作社每天大約產蛋1200枚,實現營收2400余元,月收入7.2萬余元。
“返鄉青年在村上創辦合作社,給陽灣村帶來了新技術、新發展模式。”陽灣村黨總支書記周五小說:“合作社帶領村民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助力了鄉村振興。”
篩選過的優質雞蛋被貼上商標。
自合作社在村上建廠以來,先后吸引近30個村民就近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時,養雞場用來做飼料的玉米在村上採購高於市場價,促進了傳統種植業的發展。
如今,合作社養雞產業蒸蒸日上,村上逐步形成小群體、大規模、分戶飼養、整村推進的養雞產業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馬家砭鎮充分利用林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把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林興農、以林富民﹔積極盤活林地資源,整合生產要素,積極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多元化“新”產業,穩步提高林下經濟產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以林業生態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海蘭雞悠在林間穿梭。
馬家砭鎮副鎮長王小表示,將積極拓展生態旅游項目,開發以林下養殖體驗、生態觀光為主題的旅游產品,將生態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和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張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