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器之美 若星辰

2024年07月02日10:1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器之美 若星辰

從左至右:打磨。 銀壺。 陳倉銀器制作。 鏨花。 李靜茹攝 

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有個“銀匠村”。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共有80多戶人家。其中,專門從事銀器加工制作的就有50多戶,尤以齊家、譚家、王家最為出名。那時,這裡的銀器名揚西北。周邊群眾有老人過壽、孩子滿月這樣的喜事,都會前來買幾件有吉祥寓意的銀器。

而如今,在慕儀鎮,仍完整保留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和制作工具的,隻有齊省勛一家了。

6月26日,記者前往“銀匠村”,與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齊省勛一家共同探尋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的魅力。

小小銀器 展現人文圖景

一條扁擔,一個吹風筒,一個簡易的爐子,是昔日銀匠們的必備工具。就是這些簡陋的工具,傳承著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支撐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如今,焊接機、壓片機等現代化工具的出現,為銀匠省了不少力。但關鍵技藝,還是靠手工操作。

陳倉銀器的種類主要是首飾類和器具類。首飾類包括手鐲、項圈、長命鎖、富貴牌、戒指、耳環、銀鈴、十二生肖飾品等,器具類則有煙斗、水壺、碗筷、腰帶扣等。

“白銀是廣泛應用於首飾制作的金屬之一。過去,受經濟條件制約,人們很難消費得起價格昂貴的黃金首飾,而價格相對便宜、色澤純正柔美的銀飾便成了人們的最佳選擇。陳倉銀器中最具特色的產品便是手鐲和長命鎖。”齊省勛說。

陳倉銀器的生產環境和用途最能反映關中地區民間的生活情景和民風習俗。過去,商品經濟並不發達,廟會和大集便是農村商品貿易最繁忙的場合。

“銀匠們帶著工具去十裡八鄉趕廟會,現場熔銀制作銀飾。農村老百姓的銀飾也多是在廟會上購買。陳倉銀器的風格就是在這樣的生產環境下逐步生成的。”寶雞市陳倉區文化館副館長張宏昌說,“現在,在一些大集和廟會上,還能看到銀匠的身影。”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蘊含著銀匠的思想感情,承載著極具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和習俗,傳承著周秦文化、農業文明和傳統禮儀,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和審美藝術價值。”張宏昌說。

復雜工序 制成精美銀器

齊省勛介紹,手工制作銀器是一個非常繁雜的過程。陳倉銀器對銀子的純度要求很高,先要選擇合適的銀料。然后,將銀料盛入特制的小缽中熔化成液體,再冷卻。接著,將凝固的銀塊錘打緊實,鍛打成所需的形狀。鍛打步驟需要多次進行,非常耗時。通常,一件銀器要被反復敲打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叮叮當當……”鐵錘敲打著銀塊,發出鏗鏘的聲音。齊省勛一手揮著鐵錘,一手緊握鉗子,把銀塊打成扁的、方的、長的。接下來,他再根據不同的制作需求,將銀毛坯分別打葉、出條、拉絲,完成材料的粗加工。

“打葉”,就是用鐵錘將加熱后的銀毛坯打制成薄片,主要用於制作長命鎖和富貴牌。“出條”,就是把銀毛坯搓成圓柱,主要用於制作手鐲、項圈。“拉絲”,顧名思義就是將銀條用專用工具拉成細絲,主要用於制作長命鎖和富貴牌的鏈子。

緊接著,齊省勛將銀片放在用錫制成的模具上敲敲打打。不一會兒,銀片就變成了一個富貴牌的形狀。“這一步就是‘括形’。把括好形的銀器壓在膠版上就可以鏨花了。”齊省勛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操作鏨花這道工序一定要心細。花紋在我的心裡,心到手到,心手合一,才能鏨刻出精美的紋樣。”齊省勛的妻子蘇林霞說,鏨花這道工序一般由她完成。

蘇林霞使用的膠版上涂有膠泥。膠泥由鬆香和清油制成,大約1厘米厚。使用前,她先將膠泥烤至鬆軟,然后將銀器壓在上面,用錘子敲打小鋼钎進行鏨花。

焊接是整個制作流程中最難掌握的部分,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焊接過程中,溫度是最難把握的。溫度過低融化不了焊料,溫度過高又會燒壞銀器。隻有充分了解焊料和銀料的特性,才能掌握最佳的焊接溫度。”齊省勛說。

按照銀器的式樣,把相關部件焊接起來,再焊上一些點綴的裝飾,經過打磨、拋光、去污后,一件銀器就制作完成了。

“如果想讓銀器多一些色彩,還需要上翠、點藍。”齊省勛說。

經過10多道工序,一件手工制作的銀器才算是完成。那凝聚在器物中的時光和心血,正是陳倉銀器的價值所在。

匠心傳承 延續傳統手藝

之前,在慕儀鎮銀器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有不少人慕名前來學習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齊省勛從不拒絕上門求學的人,毫無保留地把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教授給他們。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傳承這門手藝。

如今,齊省勛的兒子和徒弟,不但繼承了傳統手藝,還在原來的打葉、出條等工序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使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更加完善。“我收過許多外省的徒弟,有四川的、河南的,也帶過周邊鳳翔、周至的徒弟。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室,靠著這門手藝增收致富。”說到這,齊省勛很驕傲。

發達的現代工業和便捷的物流體系,給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帶來了一定的沖擊。2007年,陳倉區制定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10年保護目標和5年保護計劃,成立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保護領導小組,通過調查整理資料、建立傳承人檔案、積極開展原始制作工具保護和非遺項目申報等工作,幫助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順利入選非遺名錄。

近年來,寶雞市陳倉區投入資金11萬元,為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建立檔案,拍攝制作視頻進行記錄,並為齊省勛修繕了銀器作坊、補充了設備,還多次舉辦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培訓,培養了一批熱愛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的年輕人隊伍,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

“我們還在齊省勛銀器作坊的基礎上建立了陳倉區銀器制作技藝傳習所,通過舉辦銀器制作培訓班培養傳承人隊伍、組織銀器匠人進行技藝交流研討和銀器新品研發,為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注入新的活力。”張宏昌說。(李靜茹 朱皓璠)

(責編:白鴿、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