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創新能力 貢獻青春力量(教育時評)
“聽,這是深海的聲音。”前不久,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全國啟動儀式現場,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張軒野播放了一段6秒的錄音。這段錄音來自7000米的海洋深處。
今年初,張軒野登上前往西太平洋的科考船,進行國產深海聲學釋放器布放試驗。從按下發射按鈕,到聲信號發射至深海,再經過釋放器的反饋,最后回傳水面……信號回聲清晰傳來,深海設備長期布放並安全回收的關鍵難題得以破解。
“即使風高浪急,我也願意堅守在這裡。”作為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主賽道金獎獲得者,張軒野道出廣大青年學生的心聲:用專業知識、創新成果精准對接實際需求,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國家所需,青年所向,青春應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為契機,高校智力資源特別是大學生創新成果在基層一線得到落地轉化。有的學生奔赴鄉村,成為新農人,帶動一批鄉村創業項目,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有的學生走進基層,挨家挨戶上門調研,致力於增進基層群眾就醫獲得感……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高校學生了解國情民情、增長智慧才干、錘煉意志品質,書寫著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青春故事。
投身時代洪流,勇於創新創造。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青年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人民群眾現實需要的實際行動:重慶交通大學學生聶啟霞和同學們一起開展“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研究,在荒漠裡種出蘿卜、西瓜和番茄﹔西北工業大學學生付一方在導師指導下為多模式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智能控制系統,使其具備適應突發狀況的能力﹔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學生王美健與團隊成員共同改進數控機床設備,實現了復雜零件微米級精加工智能控制……一大批新技術、新成果綻放在大賽的舞台上,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量。
當下,如何讓大賽辦得更扎實,如何切實提升大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實效,成為值得關注的內容。於學生而言,不僅要邁開腿,更要勤動腦、勤思考,在投身創新實踐的過程中,矢志艱苦奮斗,強化使命擔當﹔於學校而言,可通過設置創新學分、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項目等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和團隊。
扎根中國大地,創新筑夢青春。期待廣大青年學生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3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