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評論員觀察)

李 拯
2024年06月13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加速成長為原始創新的組織者、核心技術的供給者、市場應用的先行者,央企才有可能在夯實大國經濟根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擔當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才能推動央企涌現更多原創技術、重大成果

前不久,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交付,刷新了國內超導量子比特數量的紀錄,其量子比特的關鍵指標有望達到國際主流量子計算雲平台的芯片性能。在量子計算領域,中電信量子集團推出的“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實現了超算能力與176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能力的深度融合。未來,“驍鴻”芯片計劃通過“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等向全球開放。一個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芯片,一個是國資央企的平台,強強聯合,在量子信息領域聚力攻關,展現著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強大勢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開展第二批中央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布局建設,在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生物制造等36個領域,支持40家中央企業布局52個原創技術策源地。通過兩批布局,樹立起央企承擔科技創新使命的鮮明導向,將引導央企把准戰略方向、扛起責任擔當,在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上取得更多原創成果,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十四五”期間央企等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頭號任務”。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圍繞事關國家安全、產業核心競爭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戰略任務,強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研發和掌握更多國之重器,義不容辭。依靠強大的產業鏈生態優勢和深厚的科技研發積澱,加速成長為原始創新的組織者、核心技術的供給者、市場應用的先行者,央企才有可能在夯實大國經濟根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擔當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新時代以來,從國產大飛機、國產航母等大國重器,到5G應用、清潔能源等引領全球,再到港珠澳大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等標志性成果,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有央企擔當。深入解剖一隻“麻雀”,可以透視央企實現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盾構機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一度被國外壟斷,售價高昂。2001年,國家將盾構機研制列入“863計劃”,開啟了自主攻關的征程。2008年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中鐵1號”下線,如今全球每10台盾構機中就有7台來自中國……我國盾構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自主創新歷程,背后有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有應用場景豐富的產業優勢,有產學研結合的協同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央企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原始創新上走在前列,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以制度創新不斷提升央企治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比如,創新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主動性。中國鐵建、東方電氣探索“揭榜挂帥”制度,精准激勵員工投身重大科技攻關。比如,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協同創新合力。南方電網聯合多家央企組建新型儲能央企創新聯合體,與粵港澳高校共建聯合研究院,形成產學研貫通的創新生態“朋友圈”。比如,促進成果轉化,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裡”。中核集團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健全成果轉化保障體系,2023年完成轉化合同收入14.4億元,是2022年的1.6倍。實踐告訴我們,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才能推動央企涌現更多原創技術、重大成果。

科技創新是影響國家競爭力和世界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為我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央企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讓大國支柱打造更多大國重器、掌握更多原創技術,定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邁向更高境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3日 05 版)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