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青春之光,閃耀奮進征程

2024年05月04日10:11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4月26日,在陝西警官職業學院第十九屆警察體育運動會上,運動健兒頑強拼搏,向青春致敬。 記者 文超攝

4月27日,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王力泉在做實驗。 受訪者供圖

西安市閻良區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行立志把甜瓜產業做成甜蜜事業,帶領更多群眾實現致富夢(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4月23日,陝西秦源文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袁維妮在繪制草圖。 記者 文超攝

青春,如艷陽下百卉之萌動﹔青春,如星火匯聚成希望和力量。

三秦大地上,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脫穎而出。他們懷揣遠大理想,在科研一線沖鋒、在行業前沿探索﹔他們堅守在平凡崗位,用辛勤勞作實現人生價值﹔他們扎根基層一線,把青春汗水揮洒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堅韌的奮斗,讓青春閃光,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挺膺擔當。

做有理想的青年

青年者,國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民族的未來。

“我要按照所學,努力讓自己成為合格的那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帶動、影響身邊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做新時代堅定有為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4月25日,作為2023年度全國“青馬工程”高校班的優秀學員、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2021級博士研究生王力泉如是說。

在全國“青馬工程”高校班學習的1年時間裡,王力泉組織班裡的同學完成6期信息專報報送工作,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參加現場教學。不拘一格的培養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讓王力泉受益匪淺。擔任校團委兼職副書記的他,主導制定了全校團校培訓實施方案,並推進落地落實。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關鍵時刻,‘青馬工程’讓我系統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魅力,更加堅定了航空報國的初心。”王力泉說。王力泉所在的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先進冷卻技術研究團隊,聚焦航空發動機先進冷卻關鍵技術領域進行科研攻關。他多次作為團隊骨干力量入駐航空發動機相關研究所,支撐重點型號性能提升研發任務,用青春書寫航空強國的錚錚誓言。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青馬工程”自2007年啟動實施以來,已成為各級共青團為黨育人的重要工作品牌,培養了一批批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青年政治骨干。2023年,陝西共青團共組織培養各領域“青馬工程”學員近3萬名,其中省級“青馬工程”學員600余名。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願服務、調查研究等環節,引導學員淬煉思想之魂,筑牢信仰之基。

如今,“青馬工程”正以星火之勢,燃亮更多青年的“信仰之炬”“理想之炬”“奮進之炬”,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礡青春力量。

做敢擔當的青年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

“這兩天,閻良甜瓜大量上市,我強烈的感受就是‘忙’。”4月27日,西安市閻良區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行,看著大棚裡飽滿結實、果香扑鼻的甜瓜,瓜農採摘、分揀、裝箱的忙碌身影,他笑著表示,對於農民來說,“忙”是他們一直以來期盼的事、歡喜的事。

張行的父親是閻良區遠近聞名的“甜瓜大王”。2018年父親過世后,西安市閻良區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面臨無人帶頭的難題。27歲的張行辭去工作,挑起父親留下的重擔。“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我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把甜瓜產業做成甜蜜事業,帶領更多的群眾實現致富夢。”他說。

作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張行深知,要想帶領社員增收致富、抓好甜瓜生產,必須給自己不斷“充電”。憑借新技術,他解決了甜瓜重茬等疑難問題,使甜瓜二茬生長變為四茬生長,上市期提前12天以上,產量、品質、收益顯著提升。在生產過程中,他推行合作社“八統一”管理模式,既降低了社員投入成本,又保障了合作社甜瓜的品質管控,同時建立了甜瓜可追溯體系,引進“物聯網”技術,在甜瓜大棚裡安裝攝像頭和傳感器,對甜瓜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並建立檔案。消費者隻需在手機上掃一掃甜瓜的二維碼“身份証”,甜瓜生產全過程就一目了然。

在張行的帶領下,甜瓜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豐厚收益,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目前,西安市閻良區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社員達到260余人,年增收15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甜瓜種植2000余畝,年生產瓜菜6000余噸,創造社會價值2500萬元。很多人還在城裡買了房和車。

不論是鄉村振興主戰場,還是重點項目生產第一線,或是應急救援保障現場……各行各業都躍動著陝西青年奮發爭先的身影。他們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等領域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展現青春的朝氣銳氣。

做能吃苦的青年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是選擇了收獲。

“您好,京東快遞。您的快遞到啦!”“小敬,謝謝你。我昨天才下的單,沒想到今天就到了。京東真是快。”4月24日,在寶雞市鳳翔區糜杆橋鎮、姚家溝鎮,34歲的快遞小哥敬雷像往常一樣,開著面包車穿梭在曲折的山路上,上門攬投快遞。

平時,敬雷每天開車要跑約150公裡,平均配送約80單。越是節假日越忙碌,每逢“雙11”、春節前的快遞高峰,日均單量是平時的三四倍。在蘋果、核桃、花椒成熟期,他會不厭其煩地為年紀大的群眾分裝、打包、下單,解決了當地農產品的運輸問題,保障了群眾的收入。敬雷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風雨無阻,將每條路線都爛熟於心,以最快的速度將包裹送入千家萬戶。5年多來,敬雷每個月的攬投量,在京東快遞寶雞鳳翔營業部名列前茅。

在他看來,這份工作雖然平凡,但很有意義。“村裡住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兒童,我配送的包裹有些是給老人買的生活用品,有些是給小朋友寄的禮物。這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寄件人的一份牽挂和溫暖。當看到大家接過快遞的那一瞬間,我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悅,再累都值。”敬雷笑著說。

敬雷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做過不平凡的事。2019年4月15日,敬雷在工作途中看到一輛公交車側翻在路邊的溝渠中。當時下著大雨,他沒有猶豫,當即停車,與2名路人共同出手,將車內受傷的13名乘客全部救出后,才默默離開。

能吃苦,成為支撐一代代青年茁壯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陝西,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自討苦吃”,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干。一批批西部計劃志願者扎根三秦大地、一個個青年學子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裡,廣大青年經風雨、長才干,讓青春百煉成鋼。

做肯奮斗的青年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護歷史,傳承文明。”4月23日,陝西秦源文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袁維妮說,將古建筑修復完好的那種成就感難以言喻。

袁維妮與古建筑的緣分始於2007年。當時,21歲的她作為資料員,在咸陽市中山街舊城改造施工現場初次接觸文物保護工作。在施工現場,她一邊虛心向技術人員學習求教,一邊自己研究原有建筑的油漆彩繪,逐漸對文物保護產生了興趣。

10余年的時間裡,袁維妮投身古建筑油漆彩繪工作。由於深知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一旦修復失敗,就再也無法挽回,因此,她對每一個修繕項目都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責任心,對每一個步驟都精心策劃、嚴格把關。她還先后在北京大學、國家文物局學習文物保護的相關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近年來,袁維妮參與保護修繕、搶險加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項目20余項,省、市、縣級文物保護項目40余項。其中包括:2008年參與汶川地震災后17項重建項目﹔2009年在咸陽市中山街舊城改造工程中,主持參與咸陽北平街牌樓門建設﹔2010年參與永壽縣恢復仿宋風格的縣衙、城牆、烽火台、西城樓等工程設計﹔2011年參與青海玉樹地震災后拉布寺、禪古寺、結古寺等文物保護項目……

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新時代的陝西青年正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把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在奮斗中擔起青春責任,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青春篇章。(記者 劉芊羽)

(責編:白鴿、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