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傳承秦腔古韻 感受戲曲之美

——探訪寶雞秦腔博物館

2024年04月09日08:47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承秦腔古韻 感受戲曲之美

寶雞秦腔博物館內的秦腔表演。 本報記者 李靜茹攝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秦腔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黃土地的風情神韻……”4月3日,寶雞市渭濱區經二路小學的學生李夢涵在鏡頭前介紹寶雞秦腔博物館。

寶雞秦腔博物館是目前陝西省地市級政府投資建設的唯一地方戲曲類專題性、專業化博物館,2月4日正式開館,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展廳和互動區面積5600平方米。

西府秦腔新歸處

秦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最早發源於西府地區,后廣泛流傳於陝西、青海、甘肅、寧夏等地。秦腔經過不斷融合發展,在陝西一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西府唱腔,也被稱為“西秦腔”。

“寶雞是‘西秦腔’的發源地,在秦腔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寶雞秦腔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是‘西府秦腔藝術展’。”寶雞秦腔博物館運營部部長郭倩說。

“和其他戲曲藝術一樣,秦腔一直經受著時代變遷所帶來的各種考驗。建立寶雞秦腔博物館就是想把散落民間,見証了秦腔發展演變的服飾、道具、劇本進行收集、整理、展出,給后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寶雞秦腔博物館藝術委員會專家韓民生說。

今年27歲的王耀輝是一位秦腔愛好者。得知寶雞秦腔博物館開館的消息,他前來參觀。

“現在,能聽得懂秦腔的年輕人不多,但它是融入我們西府人骨血裡的文化基因。”王耀輝說,寶雞秦腔博物館是西府地區秦腔愛好者的天堂。

寶雞秦腔博物館共4層,每層根據不同重點設置了秦腔藝術展示、秦腔藝術培訓和秦腔消費體驗等多個區域,集中反映了秦腔的發展演變和藝術成就。

“在這裡,游客可以通過參觀、體驗看到鮮活的、立體的西府秦腔。博物館還設置了戲苑,擁有大小不同的4個戲台,可同時容納160人左右,為秦腔表演、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新舞台,給傳承、發展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一個新去處。”郭倩說。

溯源千年尋根脈

西府秦腔在唱腔、戲韻、樂器、劇目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通過不同色彩的臉譜、服飾,哀怨或高亢的語調,可繁可簡的道具,在舞台上展現善惡丑美、智愚忠奸。

寶雞秦腔博物館的正門仿照戲曲舞台設計,穹頂上的圖案由工匠師傅一筆一畫手繪而成。大門兩側寫有“出將”“入相”字樣。

走進寶雞秦腔博物館展館,記者被一個個立體的仿真秦腔人物、一件件精美的頭飾、一個個戲曲故事所吸引。在這裡,人們可以溯源秦腔的誕生過程,探尋西府秦腔的文化根基,尋跡西府秦腔的歷史演變,追尋“秦聲”之根。

在寶雞,男女老幼即便不會唱秦腔,也會吼兩聲。這一聲吼帶著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唱響三秦大地。

“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在二樓,人們可以感受秦腔的聲腔魅力與表演特色。我們通過拍攝、錄制老藝人唱腔技藝,展覽西府秦腔老物件,展現西府秦腔的唱腔、音樂、服飾、行當、臉譜、表演絕技等,立體、全面地展示西府秦腔表演藝術。”寶雞秦腔博物館負責人孫曉妮說。

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戲。生旦淨丑四大行當的角色形象,在裝扮和服裝上有很大不同,所使用的樂器、道具體量巨大。

“我們展陳的專屬文武場面的樂器中,有些樂器已經沿用了幾百年。”郭倩說。

秦腔傳承,離不開秦腔劇目。寶雞秦腔博物館收集西府秦腔代表劇目56個、見於記載的傳統劇目155個,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江湖戲。

“我們收集整理經典劇目致敬西府秦腔班社和老藝人,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打造一個可看、可聽的視覺享受空間,實現對西府秦腔劇目的保護、傳承、研究。”韓民生說。

古老戲曲開新花

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和戲曲專業人士、愛好者對地方劇種的挖掘、保護、創新性發展,古老的劇種煥發出新的生機。

“憑著這塊沉浸式體驗的高科技大屏,寶雞秦腔博物館已經成為寶雞又一個網紅打卡地。”郭倩說。

郭倩說的大屏是寶雞秦腔博物館外牆上的一塊面積達133平方米的3D裸眼大屏,是寶雞市首塊3D裸眼大屏。

“晚上,我從這裡路過,一眼就看見了寶雞秦腔博物館,非常震撼。”市民李彤說。

除了3D裸眼大屏,寶雞秦腔博物館整體建設中運用了大量科技元素,對西府秦腔傳承發展中的各個重要時期進行立體展示。

寶雞秦腔博物館也是秦腔愛好者進行藝術交流、文化演出的綜合性場所。“每周六下午,寶雞秦腔博物館都安排秦腔演出。我特別喜歡來這裡演出,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在這裡,我能和其他優秀演員交流切磋,將秦腔傳承下去。”秦腔演員蔡衛利說。

寶雞秦腔博物館同學校、機構深入合作,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非遺文化傳承、中小學生課外研學等方面發揮作用。

“聽說寶雞秦腔博物館開館了,我們第一時間聯系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隨后,我們定期組織學生來這裡參觀,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為游客提供志願講解服務。”寶雞心音藝術學校教師寄凱說。

想要西府秦腔在三秦大地上開出更絢麗的花朵,除了展示手段和傳播媒介創新,更少不了內容創新。

“老戲新唱很重要,既要保留西府秦腔的傳統特色,又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當下觀眾的口味。”韓民生說。

“寶雞秦腔博物館的建成啟用,為講好秦腔故事、傳播秦腔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有助於陝西戲曲發展、中華文化傳承。通過先進的展覽手段,更多年輕觀眾會更喜愛秦腔,秦腔也能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孫曉妮說。(李靜茹 實習生 徐婷)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