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2024年04月02日09:37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陝西正處在跨越結構調整陣痛期、新舊動能轉換期、轉型升級承壓期的關鍵階段,面對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雙重任務,必須充分發揮科教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走好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之路。

  陝西如何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在秦創原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之際,我們邀請省科技廳負責人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

  訪談嘉賓

  陝西省科技廳廳長 姜建春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曹林

  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

  問:秦創原可以說是陝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志性工程。秦創原給陝西創新驅動發展帶來了哪些改變?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效?

  姜建春:秦創原作為支撐引領陝西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總平台、總源頭和總引擎,激活了陝西存量創新資源、吸引了外部增量資源,有效釋放了創新勢能,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更是發揮點火器作用,打通科教資源優勢與經濟發展融合的難點堵點。三年來,全省上下堅持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重塑了科創體系、優化了科創生態,實現了政策模式、研發模式、催化模式、服務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的深刻升級變革,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由“勢”向“能”加快邁進。

  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6項量化指標和12項重點任務全面超額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增長到2020年的2.34倍、2.97倍、2.7倍和1.87倍。重大科創平台、科創項目、科創機構相繼落地,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突破,產業發展能級持續躍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1萬億元。秦創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陝西省新質生產力培育的主陣地。

  問: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那麼,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具有陝西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方面,秦創原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曹林:秦創原堪稱陝西的“頭號工程”。陝西充分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推進深化改革、發布政策文件等,在省市(區)縣各級政府、企業、高校院所、社會民眾中形成強烈戰略共識與科技創新推進合力,營造了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活力。

  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好比車之雙輪,“雙輪驅動”才能行穩致遠。秦創原建設過程中,陝西聚焦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痼疾與科技經濟結合不緊密之關鍵掣肘,搭建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市場”,完善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鏈條持續推動“三項改革”,完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制度﹔推動人才、金融、信息等領域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構建區域創新協同發展機制,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社會協同的“1+N”政策體系,有力破解了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與制度藩籬。同時,秦創原建設始終以“兩鏈”融合為主線,聚焦科技成果挖掘、轉化、落地各環節,構建全流程成果轉化體系,有力推進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

  這些都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以秦創原建設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暢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路徑,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真正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最大增量”。

  迭代升級科技創新“強引擎”

  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陝西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優勢,又存在哪些短板?

  曹林:新質生產力以教育、科技、人才三個要素良性循環為基礎支撐,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陝西具有一定優勢。陝西是全國科教高地,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高水平的科研機構以及一大批科技創新平台。陝西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光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牢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潛力深厚。建設秦創原、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等舉措,為陝西加速釋放創新勢能,培育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厚實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陝西也有短板。例如,科技資源分布不平衡,表現為中央強、地方弱,關中強、陝南陝北弱,高校院所強、企業弱等“三強三弱”。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強、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科技與產業融合不緊密等情況依然存在。

  陝西是典型的“資源大省”,尤其科技資源豐富,但又是“經濟小省、收入窮省”,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和較大反差,被經濟學界稱之為“陝西現象”。

  科技與經濟之間的鴻溝在哪裡,突破機制是什麼?如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何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由科技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這些是陝西發展面臨的長期困惑,也是當前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解決的重要難題。

  問:面對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戰略目標和解決高質量發展階段性難題的現實需求,我們該如何鍛長板、補短板,推動科技和經濟的深度融合?

  姜建春:陝西的優勢在於科技資源、教育資源、人才資源、軍工資源豐富,但也存在科技創新能力、科技資源稟賦還未全部轉化為科技產業優勢,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強,科技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我們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發展新動能、要經濟貢獻力,具體來講,就是緊盯建設科技強省戰略目標,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八大行動”,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區域協同創新。

  我們發布新一輪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發揮秦創原和“三項改革”點火器作用,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深挖陝西科教資源潛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著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我省科技領軍企業、“鏈主”企業深度參與科技創新決策,牽頭承擔或參與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牽頭組建實驗室、共性技術研發平台等創新平台,讓科技創新離企業更近、離產業更近﹔深化“一總多區”協同創新,提升秦創原總窗口“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務效能,拓展“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模式,支持各市(區)因地制宜打造秦創原先行區、示范區,推動關中科技創新資源向陝南、陝北延伸。

  與此同時,我們將推進西安“雙中心”建設,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科技創新源頭供給﹔持續深化科技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科技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總引擎”

  問:秦創原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即將啟動。我們還將從哪些方面著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姜建春:新目標、新起點、新任務。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按照陝西省委深化“三個年”活動要求,《中共陝西省委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和秦創原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安排,履行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和科技管理部門主責主業,重點通過五個“抓緊抓好”,努力把秦創原打造成新時期陝西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總引擎。

  一是抓緊抓好“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我們將加強與國家部委匯報對接,推進改革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延伸﹔在落實10條措施的基礎上,探索“反向賦權”“賦權+約定收益”等成果轉化新機制﹔持續做好成果、產品、場景等內容線上線下路演。

  二是抓緊抓好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我們著手研究制定陝西省《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意見》,用好用足加計扣除、后補助等現有政策,出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新措施﹔凝練總結推廣交大校企融合創新做法,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新型校企聯合創新平台。

  三是抓緊抓好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我們將在全省因地制宜培育打造20個左右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一區一策”傾斜布局平台、項目、人才、金融、服務等創新資源,打造一批以聚集區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四是抓緊抓好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前沿引領技術推動型、現有優勢技術煥新型、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型、“卡脖子”技術攻關型“四張需求清單”,我們每年靶向部署100項重點研發計劃。同時,我們將探索設立新質生產力培育科技計劃,用好國家基金委區域聯合基金,前瞻布局前沿技術和引領性顛覆性技術研究。

  五是抓緊抓好全省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我們將不斷優化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務效能,支持秦創原發展公司探索“產業+科創+資本+園區”運營機制﹔強化人才支撐和科技招商,大力實施“三秦英才”計劃,加強綜合型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推廣“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優化普惠金融科技領域產品創新,做好政府創投基金的整合和擴量,完善盡職免責規定,引導政府資本更多投早、投小、投科技。

  為此,我們提出6個方面發展目標和21項量化指標,力爭到2026年,新增成果轉化企業3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000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2萬家,攻克1000項關鍵核心技術,新增5條千億級重點產業鏈。(張梅)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