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守護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

2024年04月03日08:4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護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

“每逢黃帝祭祀典禮,黃帝陵都要熱鬧好幾天。你看,以前的軒轅廟廟門很小,沒有現在這些宏偉的建筑。2004年,黃帝陵整修工程結束后,軒轅廟及周邊環境已經完全不同了……”3月29日,在黃陵縣的中華始祖堂裡,黃陵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元亞娜指著展板上黃帝陵不同時期的全景照片,講述她記憶中的黃帝陵。

從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紀80年代初,軒轅廟的紅牆之外便是民居、學校和一半黃土一半綠樹的橋山﹔整修一期工程完工后,軒轅廟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廟門、軒轅橋和廟前廣場,橋山上的綠蔭面積明顯擴大,廟前區域還多了一片湛藍的印池﹔整修二期工程完成后,新建的軒轅殿和祭祀廣場格外醒目,錯綜的民居校舍已被規整的道路和綠化帶所取代,整座橋山被綠色覆蓋,在雲霞和遠山的映襯下盡顯雄偉、庄嚴、肅穆、古朴之感。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寢所在地,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景仰和向往的聖地,每年都有數百萬人來這裡尋根祭祖。清明節前夕,記者來到橋山腳下,在黃帝陵的發展變遷中,探尋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文化基因和根脈。

世紀整修 賡續文化根脈

“黃帝陵的保護歷史久遠。自漢代軒轅廟建成以來,歷朝歷代多次進行保護與修繕。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對黃帝陵的保護和建設,先后通過兩次整修讓黃帝陵在規格布局、景點建設、生態保護、環境優化等方面有了根本性改觀。”站在黃帝手植柏下,黃帝陵保護管理服務中心規劃建設科副科長張常勝將黃帝陵保護整修的歷史娓娓道來。

1956年,愛國華僑陳嘉庚上書中央建議整修黃帝陵廟。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對黃帝陵進行保護維修,並委托郭沫若為黃帝陵亭手書“黃帝陵”三個大字。1959年至1961年,陝西省政府先后撥款15.5萬元,整修了“人文初祖”大殿、誠心亭等建筑,建成了較為完整的陵廟體系。

改革開放后,隨著前往黃帝陵尋根問祖的海外游子日益增多,廟區、陵區的場地越發顯得局促,整修黃帝陵的計劃再次被國家提上議事日程。1991年9月,陝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黃帝陵辦公室。1992年8月,黃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啟動。2003年1月,二期整修工程啟動。2004年3月,主體工程竣工。

“這次歷經12年、黃帝陵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修工程奠定了黃帝陵今天的整體格局,但黃帝陵的維修保護工作並沒有就此結束。2006年以來,古柏防火視頻監控系統、軒轅廟碑廊工程、古建筑翻修彩繪工程、古柏防火牆工程、印池公園綜合治理等20多項工程先后完工,讓黃帝陵作為中華民族祖陵聖地的氣勢和底蘊愈加凸顯。”張常勝說。

如今,黃帝陵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眾多規劃者和建造者的滿腔崇敬之情和傳承弘揚黃帝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初心:由5000塊天然河卵石鋪砌而成的廟前廣場,寓意黃帝率領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擴至300畝水域的印池,再現了“黃陵八景”中“沮水秋風”“橋山夜月”的風情﹔由著名建筑師張錦秋設計、取“天圓地方”之意的軒轅殿及宏闊的祭祀廣場,已成為每年公祭軒轅黃帝的主要場所﹔矗立在橋山之巔的龍馭閣,訴說著黃帝“馭龍升天”的傳說。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是中華兒女‘尋根、溯源、凝心、鑄魂’的民族聖地和精神家園。前來尋根祭祖的人們所表達的,是尊祖敬宗的民族情感和追根溯源的民族認同、血脈認同、文化認同,也是對整個民族文明的崇拜。”陝西省黃帝文化研究院副編審蘇峰說,“庄嚴肅穆的黃帝陵將繼續見証時代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守陵護林 傳播民族精神

從軒轅廟后的神道向黃帝陵園走去,整座橋山被蒼翠的古柏覆蓋,古柏特有的清香和歡快的鳥叫聲扑面而來。正午的陽光從繁茂的枝葉間穿過,在地面洒落下星星點點的光斑。

“橋山上共有柏樹10萬多株,其中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柏有8萬余株,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柏有3萬余株。這樣大規模的古柏群是歷朝歷代的守陵人、護林人和前來祭祀始祖的炎黃子孫共同守護種植的。”黃帝陵保護管理服務中心護林科科長李小軍說。

數千年來,黃陵兒女在這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默默守護著華夏始祖長眠之地,留下了無數動人的守陵故事。保存在軒轅廟碑廊裡的北宋時期的栽種鬆柏聖旨碑,就見証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專業護林員的出現。此后的歲月中,無數黃陵民眾為保護整修黃帝陵,不僅多次慷慨捐資,更是將自家位於黃帝陵園區域的祖墳進行遷移。1986年,當古柏林遭受虫害侵襲時,黃陵全縣人民停工、停產、停課,義務上山捉虫,經過20多天的奮戰,終於讓古柏林再次煥發了生機。

“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就引入科學技術手段保護黃帝陵古樹並開展課題研究。隨著林業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古樹保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防火、防虫了。”李小軍指著蒼翠挺拔的古柏林說,“對於橋山上的8萬余棵古樹,我們按照群落來保護,實行‘一群一策’。我們在游覽區設置圍欄、懸挂‘古樹名木’牌,讓更多人關心關注古樹保護。在非游覽區的古樹則不懸挂古樹牌,保護古柏群落的原生態。”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古柏林是否發生過火災事故。我都會自豪地說,從來沒有!因為景區每一個工作人員在本職工作之外都有另一份職責——守陵、防火,因為我們13萬黃陵兒女都是黃帝陵的守陵人、護林員!”黃帝陵保護管理服務中心營銷科工作人員鄭金龍說。

相較於景區工作人員這個身份,網絡達人“守陵人金龍”更為人熟知。自2020年起,鄭金龍就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網絡平台上對黃帝陵進行宣傳,不僅收獲了十多萬粉絲,還吸引了大量網紅、達人自發前來為黃帝陵和黃帝文化進行宣傳推廣。

“去年,一位河南游客在網上看到黃帝陵的宣傳視頻后,專程從三門峽騎自行車來到黃陵。見到他后,我才知道他肢體殘疾,騎行了五六天才到達黃帝陵。這位游客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讓我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我守護、宣傳黃帝陵和黃帝文化的決心。”鄭金龍說。

夜幕降臨,景區內外的燈光逐漸點亮,橋山上森森古柏漸漸融入夜色當中。清明節來臨之際,當紅日再次冉冉升起,將有更多海內外中華兒女來到這裡,追思華夏民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鍥而不舍創造輝煌的奮斗歷程,銘記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柏樺 實習生趙含玥)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