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加快構建

促進全民學習全面發展(深聚焦)

2023年12月03日09: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重慶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農民在網上學習種植技術。
  甘昊旻攝

  安徽亳州市譙城區老年大學中心學校,學員學習古典舞。
  張劉艷攝

  近年來,多地以促進人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有的匯聚教育、文化、科技等學習資源,依托普通高校、開放大學、職業院校等,促進優質資源整合與共享開放﹔有的增強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加強對在職職工、高素質農民等各類群體的職業培訓和學習服務……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正加快構建。本期教育版聚焦多地結合實際、創新形式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生動實踐。

  ——編  者  

  

  市民向學  城市向上

  本報記者  吳  丹

  “保潔阿姨可不可以報名學習?”思考再三,沈世娟悄悄地問社區學校的李老師。

  “當然可以,社區學校就是為像你這樣愛學習的人開設的。”

  沈世娟是上海鬆江區新浜鎮文體活動中心的保潔員,得知社區學校開到了文體中心,課程豐富多彩,教室窗明幾淨,深埋心底的“大學夢”被喚醒。她求知若渴,一口氣報名了戲曲、合唱、古箏等五六門課程。從一名普通的保潔人員,成長為社區學校“優秀學員”,再到“鄉村茶館課堂戲曲沙龍”隊長、兼職教師,學習成為沈阿姨的一種生活方式。

  市民夜校一課難求,實施老年大學數量“倍增計劃”,開展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工程、外來務工人員求學圓夢計劃……在上海,無論是青年人才還是離退休人員,無論是產業工人還是家政人員,隻要是有學習需求的市民,都能通過線上線下平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大量學習需求的背后,是高品質的內容供給作支撐。

  昆曲瑰寶,從曲高和寡到走進人心,有多難?職業推廣人趙津羽笑言:“以前演出都是送票,但想看的人不多,擔心在現場會睡著。”

  舞台上的藝術,生活中的美學——趙津羽找到了推廣昆曲的新方式。在長寧區虹橋街道幫助下,她在古北市民中心二樓開設了一間昆曲研習中心,成為社區學院昆曲表演課程的老師。

  在中心,妙舞清歌,水袖飛舞,市民可以體驗“貼片”“上彩”,親身演繹梨園之美。走出去,趙津羽和中心老師向社區老人推廣創編的昆韻手指操,為學校學生講解昆曲的唱詞涵義、唱腔特色,給企業白領普及傳統文化禮儀。古北社區外籍居民較多,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絡繹不絕,趙津羽的這方小天地,不經意間成為文化交流的紐帶。

  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型城市,同樣是以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學習型城市。

  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已構建起由1所市級開放大學、16所區級社區學院、220余所街(鎮)社區學校、5800余個居(村)委學習點組成的四級教育網絡,建立各類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機制。

  知識潤申城,逐夢正當時。靈活開放的教育服務,優質便捷的內容供給,各方參與的頂層架構,上海持續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促進人才與城市的相互成就。

  

  職員變學員  學業助就業

  本報記者  吳  月

  前段時間,在廣東佛山市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接受培訓后,廣意永雄機械公司職工孟良參加了順德區容桂街道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獲得銀牌。

  “我從18歲就在外打工,一開始操作的是普通車床,后來成為數控車工。工作中,我愈發意識到電腦編程是一項重要技能。”平時,孟良常常上網為自己“充電”,但由於基礎相對薄弱,一直希望有機會到職業院校接受更系統的培訓。

  今年5月起,孟良參加了容桂工匠培訓班,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的指導下深入學習數控車床技術。3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利用周末時間一課不落地參加培訓。“專業老師的系統指導,讓我在電腦編程、參數設置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打通了一些技術上的梗阻點。”孟良說,“這樣的培訓,讓在職人員也有不斷學習、提升技能的機會。”

  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獲益的人還有許多。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楊小東介紹,學校依托專業優勢,以“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3項工程為抓手,聚焦區域產業人才需求,採用訂單式、定向式、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訓模式,積極對企業職工、新型職業農民等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

  與此同時,學校還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對口幫扶工作相結合。參加培訓的學員不僅來自順德周邊,還來自貴州台江縣等地。

  鮮花椒蒸魚、豆豉蒸排骨、炒河粉……台江縣一家餐廳的菜品很有特點:食材來自本地,烹飪則採用粵菜技藝。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學院教師孔慶聰在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支教時開設了“粵菜師傅”培訓班,這家餐廳的經營者吳燕便是學員之一。

  “孔老師耐心指導我們學習粵菜烹飪技藝,帶領我們到順德的餐飲名店現場學習。參加培訓后,我們還開發了融合菜品。”吳燕說,新菜品在餐廳很受歡迎。

  烹飪學院負責人介紹,學院通過工學交替、送教上門、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技能專項培訓和菜品開發指導,目前累計開辦各級各類“粵菜師傅”培訓班200余期、免費培訓1萬余人次。

  如今,吳燕常與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微信群交流,大家一同學習粵菜烹飪技藝。“我想用自己學到的技能,帶動培養更多年輕人。”她說。

  

  既富口袋  又富腦袋

  本報記者  黃  超

  11月7日一早,浙江長興縣海藝花卉園藝場負責人付海藝跟父親來到泗安鎮社區教育中心,領取園林綠化工二級技師証書。“這是我在這裡拿到的第七張技能証書,很有含金量。”父子倆手捧“沉甸甸”的証書,臉上洋溢著收獲的笑容。

  “2014年參加培訓后就嘗試花木造型。普通的紫薇苗木原來最多賣幾百元,現在編織成型的能賣幾千元。”付海藝介紹,他的紫薇花瓶基地有100多畝,銷往上海、江蘇、湖北等地,年產值500萬元。自己從苗農變成“賣創意”的園藝師,還帶動周邊25戶低收入農戶推廣花木造型技術,戶均年增收30多萬元。

  付海藝的發展經歷是長興社區學院助農培訓致富的縮影。該學院是由縣政府主辦、縣教育局主管的社區教育辦學機構,依托浙江開放大學長興學院、長興教師進修學院等資源,承擔全縣社區教育的業務指導、統籌管理等職能,開展社區教育、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等服務。

  “學院下設的社區教育中心覆蓋所有鎮街,依托社區教育辦學體系,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技術、農民素質提升等涉農培訓,著力打造縣域助農培訓‘共富班車’。”長興社區學院副院長周金金說。

  呂山鄉胥倉村村民唐紅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公婆和丈夫身體不是很好,兩個孩子還在上學。11月9日上午,唐紅准時來到鄉社區教育中心,參加低收入農戶湖羊養殖技術培訓。“社區教育中心請的老師講解到位,技術很實用。”唐紅說。

  “我們不斷完善社區教育師資庫,‘雙師型’專職教師有126位,縣內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納入師資庫。定期邀請涉農部門和高校專家授課,安排企業技術骨干和‘土專家’現場指導,做到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縣教育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科長吳國強介紹。

  除了幫助農民富口袋,長興社區學院還注重參與鄉風引領,健全項目引領式的社區教育推進模式。如“百場送教進文化禮堂”項目,立足農民終身學習需求,年均送教900多場,文化禮堂成為農村社區教育主陣地。再如“365清廉教育進萬家”項目,聚焦清廉家庭建設,圍繞道德法治、家風家教等主題,構建廉潔文化傳播的社區教育新場景。

  “堅持服務農民、服務農村,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促進教育培訓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長興社區學院常務副院長章小杰表示,將健全“體系化推進、專業化培育、項目化實施、課程化建設、特色化打造”的五位一體縣域社區教育發展模式,構建終身教育高質量生態體系,打造“學在長興”品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許旭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3日 05 版)

(責編:孫挺、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