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農高會觀察丨架起通往世界的農業科技合作橋梁 

鄒星 黨童
2023年09月21日14:41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第三十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主展館。人民網 黨童攝

“這是我們專門為瓜果蔬菜設施大棚研發的一款水、肥、風、棉一體化的中控系統,隻需一部手機就能進行遠程操控,老鄉們的種植過程不用那麼辛苦,而且還能夠科學種田。”

正在陝西楊凌舉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稱“農高會”)現場,一座模擬的蔬菜大棚“身邊”圍來了許多觀眾,參展商朱曉磊正向老鄉們耐心地講解一款名為楊凌“棚掌櫃”智慧化管控雲系統。

“今年是第二次參加農高會了,希望能讓更多農戶享受到‘一站式’智慧農業服務帶來的全新體驗。” 朱曉磊說。

朱曉磊向觀眾介紹“棚掌櫃”設施農業智慧化管控雲系統的具體應用。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今年,以“土壤健康與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第三十屆楊凌農高會如約而至,來自海內外8000多項農業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裝備、新應用、新模式集中亮相。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如何?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如何更加深入廣泛?從這場有著“農業奧林匹克“之稱的盛會上,可以窺得一隅。

用智慧“澆灌”農業 高校科技成果“吸睛”

一個書桌大小的鐵皮櫃上,鋪滿了綠色的仿制草皮,6根不同結構的模擬灌水器正在上方“傾力”澆灌著,讓人瞧著新奇。

“地下滴灌可向作物根部供水,具有明顯的節水增產效果,但目前仍然存在系統能耗高、塑料難降解、灌水器易堵塞等問題,陶瓷灌水則有效解決了這些難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展區,講解員楊雪熱情地向觀眾演示微孔陶瓷根灌技術的應用場景。

微孔陶瓷根灌技術模擬裝置。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楊雪告訴記者,陶瓷材料制作的灌水器可以根據土壤自身水分自動調節出流量,為作物提供適宜、穩定的土壤水分環境,“與傳統的地下滴灌相比,可以使作物增產7%-1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同時降低47%的運行成本費用,目前這項成果已初步在陝西、寧夏、青海等地應用。”

在本屆農高會上,類似“微孔陶瓷根灌技術”這樣的農業科技成果 “遍地開花”。

特色的植物工廠、先進的智能授粉機器人、高效率的無人打藥機……一系列 “新奇特”“高精尖”,讓前來參會的群眾大開眼界,這些新科技也成為助推農高會長生不衰的“動力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農高會的農業技術田間展圍繞楊凌特色現代農業“1123”工程各農業基地、花園鄉村樣板村、現代農庄、各產業示范園、特色企業,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科研教學示范基地,直觀展示農業科技在農業技術集成、良種繁育、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示范推廣應用成效。

觀眾在陝西糧農展區了解植物工廠。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今年的農高會既是農業領域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農業與第二、三產業對接合作的橋梁紐帶,將有力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農高會首次走出國門 國際農業合作更加緊密

9月19日上午,主賓國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館開館儀式在農高會C館舉行。

作為著名“絲綢之路”古國,烏茲別克斯坦一直是對外聯系和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躍之地,國家自然資源豐富,黃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藍金”(天然氣)是其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經濟貿易部顧問阿奇莫夫·法魯克表示,作為此次農高會的主賓國,他感到非常驕傲,“在中國生活了16年了,這是第一次參加農高會,深切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

參會群眾在烏茲別克斯坦展區了解特色手工藝品。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本屆農高會上,烏茲別克斯坦帶來了農產品、干果、糖果、手工藝品等四種品類的特色產品。“目前,我們的農產品綠豆已經與陝西的一些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希望通過此次農高會,把烏茲別克斯坦的產品帶給更多的中國人民,也把中國的優質農產品和先進農業技術帶回去。” 阿奇莫夫·法魯克說。

走進國際農業合作交流展,外國友人為家鄉代言的忙碌身影隨處可見。越南的貓屎咖啡、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巴基斯坦的銅器、伊朗的藏紅花……這裡異域風情濃郁、“國際范兒”十足,讓許多前來逛展的群眾收獲滿滿。

記者了解到,本屆農高會上共有來自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以色列、荷蘭等40個國家及5個國際組織參會參展。今年農高會也首次走出國門,同期在烏茲別克斯坦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國(陝西)商品交易中心設立展區,集中展示我國農業技術及特色農產品、農機裝備、生物醫藥等,真正實現以會為媒,推動我國農業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

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展區。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如今,隨著中外農業領域合作的常態化,農高會已成為了中國與世界各國農業領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共贏的開放理念,正在將中國市場打造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

搭建交流平台 為農產品推廣插上“翅膀”

“這是我們黃陵縣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業產品,它皮如翡翠、肉如凝脂、口感細膩……” 在B館延安展區的蘋果展台前,黃陵縣果業中心主任陳永鋒當起了臨時的“推銷員”。

話語間,陳永鋒身邊迅速聚集起了一群前來品鑒的觀眾,大家或拿起果品端詳,或放入口中品味,贊嘆聲此起彼伏。

延安展區的的果品展台前,逛展的觀眾紛紛駐足拍照。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農高會我們年年都來參加,這次我們帶來的主要是以黃陵翡翠梨、“秦脆”蘋果、“瑞雪”蘋果為代表的新品種,目前這些新品種在市場上的價格非常可觀,是老品種的一倍甚至更高。” 陳永鋒介紹,本屆農高會上,“黃陵翡翠梨”品牌正式發布,新品種的品牌推廣將有效提升黃陵果業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全縣果業的綜合收入,讓群眾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陝西省各地的展銷區,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特色農產品“爭奇斗艷”,吸引了眾多採購商和觀眾的目光。安康富硒茶、漢中藤編、寶雞擀面皮,還有土蜂蜜、羊奶粉、土豬肉等農產品琳琅滿目,採購商、參展群眾們問價、海淘,大包小包滿載而歸。

“每年農高會我都會過來逛逛,這幾年,農高會的參展層次在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我非常放心。”來自陝西寶雞的採購商李先生說,這次農高會他也准備挑選一些家人喜歡吃的農產品帶回去,豐富一下自家的餐桌。

“今年的農高會上,有來自國內外上百位院士專家、農業官員、果業產銷企業和新農人來參會,對我們宣傳推廣果業新品種、種植新技術、生產新模式作用非常大。”在陳永鋒看來,這次農高會是農業行業的“大集會”,更是展示農業科技新成果的“大舞台”。

“農高會搭建了一個合作交流的雙向平台,我們既學習了生產端的企業、技術院校帶來的新技術、新成果,同時也能將本地的特色農產品推廣給更多銷售企業。” 陳永鋒說,回去之后,他們將會總結展會上對接銷售的經驗和成果,並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和營銷中,不斷提高全縣果業現代化生產水平,讓“小蘋果”成為黃陵縣富民的“大產業”。

交流互鑒,引領未來潮。站在“而立之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楊凌農高會將繼續承載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創新、示范推廣應用和對外合作交流的使命,延續更多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精彩故事,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 “中國方案”和“楊凌力量”。

(責編:鄒星、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