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2017-02-10 08:28)
昨日,我省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浮出水面,鼓勵鹽業企業加強鹽產品研發,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差異化需求。 按照方案,我省保持現有專業化食鹽監管體制不變,各級政府鹽業主管機構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鹽安全及食鹽市場的管理與監督。允許生產企業進入流通和銷售領域,自主確定生產銷售數量並建立銷售渠道,…[詳細]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2017-02-09 09:26)
陝西召開2017全省水利工作座談會。 “保障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生態用水是全省水利部門在2017年必須要做好的三件事。”今天(2月8日),在陝西省水利工作座談會上,副省長馮新柱說道。 去年陝西首次跨省區調水 節水灌溉面積全國第一 馮新柱表示,2016年陝西水利部門鼓足干勁,積極推動改革發…[詳細]
來源:陝西日報(2017-02-09 08:03)
記者從2月8日召開的全省商務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將以打造“制度高地”為目標,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 深化行政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大省市兩級行政審批權限下放力度,對各片區政務服務大廳服務流程進行整合再造,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按照“一口受理”“多証合一”“多項聯辦”“一照一碼”的創新目…[詳細]
來源:陝西日報(2017-02-09 08:01)
2月8日,記者從全省水利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2017年我省計劃完成水利投資275億元,同比增長8%以上。同時河長制要在全省全面推開,爭取在全國有靠前位次。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加強河湖管理,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也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創新。近年來,河長制在商洛…[詳細]
來源:陝西日報(2017-02-09 07:56)
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的若干措施》,圍繞我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實現追趕超越目標,深入推進全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若干措施》從深入推進放權鬆綁、完善改進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詳細]
來源:三秦都市報(2017-02-08 08:19)
2月7日,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省委副書記毛萬春出席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姚引良,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出席。副省長馮新柱主持會議。 毛萬春說,2016年全省“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詳細]
來源:陝西日報(2017-02-08 08:06)
目前,我省和全國一樣,農業農村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供給側出現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今年我省“三農”工作的主線。2月7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透露,今年我省將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著力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詳細]
來源:新華社(2017-02-06 08:30)
記者從陝西省國資委了解到,陝西省將選擇10戶左右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首批該類企業員工持股試點。 陝西省國資委在對企業申請材料、員工持股方案內容、一級企業和國資監管機構推薦意見等申報材料審核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試點企業規模、行業、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內部管理、發展戰略、員工持股管理制度等因素…[詳細]
記者昨日獲悉,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十個一”民生工程,爭創西部最佳社會治安環境、最佳投資創業環境、最佳旅游購物環境、最佳文化教育環境、最佳科技創新環境、最佳休閑居住環境,使西安成為綠色之城、花園之城、宜業宜居之城,為西安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為城市繁榮注入活力,使西安躍升為名副其實的西部最佳城市。 [詳細]
4月1日上午,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運行。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胡和平共同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並為新注冊企業代表頒發營業執照。省長胡和平在揭牌儀式上講話,省委副書記毛萬春宣讀《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副省長魏增軍主持。省政協主席韓勇,省委常委劉小燕、梁桂、王永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曉東、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西安市政協主席岳華峰、省政府秘書長陳國強出席。[詳細]
三帶多軸多中心。其中多軸實際上是南北方向貫穿大西安的三條軸線。第一條軸線位於西側,以西咸新區為引領的科技創新引領軸,主要是沿灃河形成的南北貫穿西咸新區、高新區的城市發展軸,以商貿、科創、臨空經濟職能為主。第二條軸線處於中間位置,也就是一直說的沿長安路的“長安龍脈”。第三條軸線則是位於東邊的現代服務生態軸。[詳細]
收入增加、醫療保障完善、新居新村林立……這是當下三秦百姓對幸福生活最真切的感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我省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領域持續發力,如今,改革發展的成果轉化成了人民群眾殷實的獲得感、滿滿的幸福感,民生成了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最厚重的旋律、最溫暖的底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