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秦岭保护微访谈

雷颖虎:旗舰物种保护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

人民网记者 邹星
2024年05月23日08:51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雷颖虎。受访者供图

“通过对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等旗舰物种的保护,能有效带动其它物种及生态系统的保护。”近日,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雷颖虎就秦岭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问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秦岭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587种,种子植物3800余种,昆虫9902种。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无法针对每一个物种开展保护工作。”雷颖虎说,因此,旗舰物种保护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复壮濒危物种种群的有效途径。

秦岭大熊猫。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针对珍稀野生动物人工饲养难度大,繁育率低,繁育技术空缺、重大疾病救治困难等问题,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涉及动物繁殖生理、遗传管理、营养调控、环境丰容、行为训练等内容,经过三十多年科技攻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珍稀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及疾病救治技术体系。

“面对大熊猫发情难、配种难、幼仔成活难三大难题,我们突破了生殖激素监测、人工授精、幼仔培育等关键技术瓶颈,建立起秦岭大熊猫人工饲养繁育技术体系。”雷颖虎介绍,自2016年以来,成功培育大熊猫种公兽5只,大熊猫繁育率由20%提升至67%,繁殖成活大熊猫24胎33仔。建立了可基本自我维持的大熊猫种群。

与此同时,建立了朱鹮迁地饲养、繁育和野化放归技术体系,累计繁育朱鹮590只,成活率达90%,野化放归朱鹮151只。解决了野生金丝猴应激损伤严重、引种成活率低、饲养繁育难等技术问题,首次创造了三年两胎的繁育记录,累计繁育个体71只,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持在90%以上。

秦岭金丝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供图

“我们要完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体系上加强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买卖、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雷颖虎如是说。

他建议,实施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建立自然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体系,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持续稳定的栖息环境。同时,构建多部门信息交流与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互联网犯罪监管执法力度,形成秦岭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强大合力。

“还应建立健全秦岭珍稀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和评估体系。”在雷颖虎看来,开展物种专项调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能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多渠道综合施策,防范和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致害风险。

此外,雷颖虎表示,要全力推动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依托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尺度保护野生动物野外种群和栖息地。推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国家秦岭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最大限度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责编:邹星、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