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大科研团队首次深度解析全球瘤牛起源和进化
为品种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12月1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动物科技学院雷初朝教授联合姜雨教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韩建林教授和国际家畜研究所奥利弗·哈诺特教授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全球瘤牛常染色体、父系和母系遗传特征,系统阐述了全球瘤牛的起源迁移扩散路线。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瘤牛的起源进化和环境适应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国瘤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以《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全球瘤牛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种间渗入和适应性进化》为题,11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雷初朝介绍,现代家牛在中国被称为黄牛,包括普通牛和瘤牛两个亚种,分别于1.1万年前和9000年前驯化于西南亚和南亚地区。随着农业文明发展和人类迁徙,家牛扩散到世界各地。“南亚是瘤牛的驯化中心。大约距今3500年前,瘤牛由东南亚沿海地区扩散到中国南部。中国56个地方黄牛品种中,32个品种有瘤牛血统。”雷初朝说。
基于染色体遗传变异,科研人员将瘤牛分为南亚瘤牛、非洲瘤牛和东亚瘤牛(中国瘤牛)3个主要祖先类群,并对瘤牛的父系和母系祖先进行了深度解析。研究结果重建了瘤牛系统发育和进化历史,从基因组学角度揭示了不同瘤牛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基础,尤其是解析了东亚瘤牛极高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对极端湿热环境的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确认了与瘤牛耐热和免疫相关的最强候选基因。“这些基因有助于保护炎热地区的瘤牛免受极端高温和太阳辐射产生的热应激等影响,可能对所有瘤牛适应高温环境有重要贡献。”雷初朝介绍,“中国南部农业生态的特点是湿度大、雨量多、热带病发病率高。主要是自然选择和近缘牛种的基因组渗入,使瘤牛在从南亚向中国东迁的过程中,能适应和南亚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
国内外30家单位共同参与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张梅 李晓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热门排行
-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
- 2以更大力度更严举措抓好整改整治 推…
- 3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 4中欧班列(西安)开行十周年 开行量…
- 5陕西西安:三甲医院“搬进”社区
- 6稳工业 抓投资 促消费 陕西全力稳…
- 7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
- 8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闭…
- 9始终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确保…
- 10陕西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 11陕西出台首部行政执法监督地方性法规
- 12陕西:数字经济“新引擎”激发高质量…
- 13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病毒疫…
- 14聚集软件企业超4300家 西安高新…
- 15斯诺克英锦赛周跃龙晋级第二轮
- 16黄沙正退去 三秦绿意浓
- 17陕西省政府召开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
- 18陕西宝鸡:让更多百姓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 19中医文化进校园 传承国粹助成长
- 20三年来陕西各级法院审结涉电信诈骗案…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