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石韬玉而山晖 馆藏珍则文彰——写在石峁博物馆开馆之际

2023年11月30日09:36 | 来源:群众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石韬玉而山晖 馆藏珍则文彰——写在石峁博物馆开馆之际

  石峁博物馆。受访单位供图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千百年来,滚滚黄河映照出东方文明的曙光,不同文化在此汇聚、碰撞、融合。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黄土梁峁上,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规模宏大的石头城——石峁遗址,历经风雪洗礼,依旧岿然耸立。

  “从2012年第一次来到石峁遗址,至今已经11年有余,我也算是半个神木人了。”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感慨,“因此,我也更希望向世人展示这座石头城的魅力。”

  11月29日,石峁遗址掀开了新的一页——石峁博物馆正式开馆。石峁博物馆是保存展示石峁文物的主要场所,是传承弘扬石峁文化的历史殿堂,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人文讲堂。曾经神秘古老的石头城,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拨动时间的指针,在石峁博物馆,数千年前的“中华古国·文明王都”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发掘现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探源 文明罅隙初露曙光

  多年前,石峁已声名在外。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大量来自“陕西榆林府”的精美玉器流散海外。这些文物的流离,仿佛石峁多舛的命运。邵晶介绍,石峁多处墓葬都存在被盗掘的现象,大量文物流失。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新对石峁遗址开展调查,征集部分玉器、陶器和石器,使得石峁文化首次被学术界认识。

  2011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确认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石峁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石峁遗址中蕴藏的中华文明密码被一点点解开。

  榆林市石峁遗址管理处负责人刘亚功表示,在加强遗址本体保护的同时,石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文物的展示与利用工作,全面促进文旅融合,深度推进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石峁博物馆建设。

  考古发掘表明,石峁遗址的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重要遗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文物。考古人员在皇城台发现的70多件精美石雕,多数出土于墙体的倒塌石块内,部分还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

  石峁博物馆大厅。 记者 赵茁轶摄

  石峁博物馆内高耸的神面立柱石雕引人注目。它的外观呈圆柱体,正反面各采用浮雕技法雕刻一个神面,充满神秘色彩。

  作为护卫者,石峁遗址的石雕绝大多数为单面雕刻,少量为双面雕刻,最大的石雕长度超过2.6米。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5类。神面石雕体量较大,画面最为传神。

  石峁遗址以石头为骨骼,勾勒出一副巨人的身躯。石块的缝隙中,隐约透出文明的曙光。

  石峁遗址以皇城台为核心,内外城环套结构布局,再通过墙体上的城门、瓮城、角台、马面等防御性建筑层层设防。石峁古城城防一体的设计理念和体现等级制度的建筑思想,不仅展示出石峁社会的发展状态,彰显出石峁先民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为后世都城营建开创了先河。各类文物遗存,如纴木遗存等,涉及军事、宗教、天文、艺术等领域。石峁遗址展现出的文明程度,一次次为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了石峁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2023年,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新发现墓葬17座,已发掘15座,基本为竖穴土坑墓,木棺为榫卯结构,棺外有殉人,其中4座墓葬壁龛内出土了随葬陶器组合。

  2022年至今,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40多座。墓葬成排分布,用石墙划分茔园,有明显的等级区分。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石峁遗址以巨大的规模、多重的布局、宏伟的建筑和大量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

  在被誉为“华夏第一门”的外城东门遗址旁,沉默不语的石城、漫无边际的黄土和猎猎作响的朔风,映衬着新建成的石峁博物馆。它们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故事。

  坚守 石头城垣赓续文脉

  如何让深埋于黄土高原的奇迹走向世人?石峁遗址的相关工作者思量已久。

  石峁博物馆一角。 记者 赵茁轶摄

  作为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石峁文化的现代化专业博物馆,石峁博物馆于2018年动工,历经5年精心打磨,以崭新之姿迎接第一批观众。

  “我等待开馆这一天已经很久了。”邵晶说,“博物馆能以集中、系统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石峁文化,让更多人对石峁、对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感兴趣,这是我们考古人希望看到的事情。”

  10余年来,一批批考古工作者扎根于此。他们用手铲和毛刷一寸一寸地揭开了石峁遗址的神秘面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的三重城垣结构展现在人们面前。

  探索石峁,是为了找寻过去的根,亦是为了探明未来的路。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暨石峁博物馆开馆仪式上,掌声不绝于耳。石峁博物馆正式成为展示石峁遗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神木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彰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石峁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遗址,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刘亚功介绍,石峁博物馆通过“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4个单元,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石峁遗址的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体现了石峁文明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及独特地位。展区共展出石峁遗址出土和石峁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和彩绘壁画等各类珍贵文物688件(组)。

  “努力做好文物陈列和介绍工作,让石峁遗址‘活’起来,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希望人们来到这里时,能够感受到早期文明的魅力和文化内涵。”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文物保护科科长柳淳说。

  11月29日,游客在石峁博物馆参观游览。 记者 赵茁轶摄

  在积极保障配合考古发掘的同时,柳淳常向石峁遗址的考古队员请教考古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石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的认知。耕耘于考古工地,奋斗于博物馆内,文博工作者作为石峁遗址新一代守护者,致力于讲好石峁故事,守护文明赓续的印记。

  融合 文保利用谱写新篇

  光阴荏苒,秃尾河畔,石峁遗址数千年文明的历史回响声如惊雷,石峁文物保护利用的时代强音铿锵嘹亮。

  近年来,地方政府及文物工作者投入更多力量进行遗址本体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全面加强石峁遗址保护工作。2017年,《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出台。此后,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不断加强日常维护、监测及风险防范,积极推进遗址区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和文保巡查常态化,先后对外城东门址、皇城台南侧护坡、外城东南墙体进行抢险加固,实施外城东门临时考古大棚、皇城台气肋膜大棚等保护工程。

  石峁博物馆馆藏的玉铲。 记者 赵茁轶摄

  “这些年,石峁遗址文博工作人员致力于石峁的保护开发,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张志明说,“在文保工作进行的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挖掘石峁遗址更大的价值。”

  2022年,石峁遗址顺利获批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陕西省再添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也为神木市文旅产业指明了新的方向,更为石峁遗址下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与石峁博物馆开馆一同举行揭牌的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高家堡镇的自然环境,以石峁城址与高家堡古城的双城空间结构,规划确定核心景区架构。高家堡是长城的戍边塞堡,属于榆林地区“三十六营堡”之一,是和石峁遗址相互补充的不同文化资源。

  张志明介绍,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既能让公众感受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能展现出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交界地带的边塞风情。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揭牌、石峁博物馆的开馆,能够更好地为公众展示石峁遗址,有利于提高石峁遗址的知名度、推进申遗工作。”石峁申遗顾问周魁英说。

  尽管已历经数千年,石峁遗址仍充满生机。

  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主题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赫然在列,选取文物为神面立柱石雕。该石雕柱体两侧各有浮雕神面,表情生动,对于认识中国早期文明艺术造诣和精神信仰提供了难得的实证。

  石峁博物馆馆藏的骨锥。 受访单位供图

  10余年的系统考古发掘,成果几度石破天惊,但石峁遗址工作者的步伐不曾停止。如今,石峁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有序进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依旧在更新中……(记者 赵茁轶)

  石峁大事记

  20世纪上半叶

  大量来自“陕西榆林府”的精美玉器流散至法、德、英、美、日等国家。

  1958年

  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普查工作队调查“石峁山遗址”,并明确记录了遗址内的“三套城”结构。

  1963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联合对陕北榆林、神木、府谷等地的长城沿线调查时,踏查并记录了“石峁山遗址”。

  1976年至1979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石峁征集120余件玉器及一些陶器、石器、骨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新发表调查简报,提出“石峁遗址”的命名。

  1981年

  西安半坡博物馆对石峁遗址开展小规模试掘并发布试掘简报。

  2006年

  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考古勘探工作队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发掘。

  2012年

  石峁遗址正式发掘。

  2013年

  石峁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入选国家文物局“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膺“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2019年

  石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石峁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20年

  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遗址入选国外《考古》杂志评选的“世界十年十大考古发现”。

  2022年

  石峁遗址皇城台高等级墓地入选“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

  2023年

  石峁博物馆开馆,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记者 赵茁轶整理)

  石峁遗址相关链接

  石峁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秃尾河畔的台地上。这里属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交界的河套地区。石峁遗址距今4300年至3800年,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

  10余年来,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收获颇丰。在城门遗迹、宫殿区、墓葬区出土的文物,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

  2021年,石峁遗址入选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记者 赵茁轶整理)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