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家在秦岭》系列报道——

当咖啡遇上土鸡蛋

王丽 白鸽
2023年10月19日10:15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走!去秦岭里喝杯咖啡——周末举家出游,静坐闲煮烟火时,品一杯甜蜜的卡布奇诺;三两好友,下班之后促膝长谈中,尝尝葡萄拿铁的神奇口感;或是索性就让秦岭做了会客厅,在草木葳蕤里谈笑风生。

秦岭“村咖”成了一股潮流。

人在草木间,岂能不识“咖”?

忙完割麦子,又忙摘葡萄,葡萄收了种秋粮,农忙间隙里去附近打个零工,一月挣上两千多,贴补家用——这是村里的姑娘媳妇儿们的生活常态,现在却变了......

秋到长安,秦岭先知。十月的风将山色漂染,胜引多少游人!在鄠邑区栗峪口村,扎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在一个约有1000平方米的院落里,飘出可可豆与农家饭碰撞的独特香气。

“Emily(艾米丽)!客人要一杯手冲葡萄拿铁,再加一份绿辣子锅盔!”年轻的店长喊了一声,穿过层层叠叠的人群。

“收到!”工作台上忙碌的女士,答着话儿,熟练地手摇着一把可可豆。这位叫“艾米莉”的女士,烫染着时髦的小羊卷,古铜色的皮肤,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粗糙大手,给咖啡拉起美丽的花形来,却十分灵巧。不一会儿,一套别有风味的下午茶被端了出来——拿铁上搭配着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一盘绿辣子炒鸡蛋,两片农家手打锅盔。

鄠邑区栗峪口村里的“网红咖啡馆”,由村民自己“代言”。人民网 王丽摄

“仅我一个人,有时一天要冲50多杯咖啡。”这位“艾米丽”操着一口陕西方言,咧着笑口介绍着,说她原名叫宋迺红,就是栗峪口村的农民,“务了一辈子农,地地道道,没想到这两年成了年轻人口中的网红。”“一到周末节假日,我和几个嫂子就忙不停,一个月按业绩算,我们能拿到4000多块钱工资!就在家门口么,可以得很了!”宋迺红对自己的“新工作”相当满意。

她所工作的地方叫“土锤咖啡”,由栗峪口村原来废弃的厂房改造,员工基本都是在村里招的,宋迺红还有10位像她一样的同事。她们以前叫“红儿”“翠儿”,现在还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嫂子咖啡师”——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就放下锄头做咖啡。

此时秦岭初秋,晴好时万里无云。游客惊叹“把秦岭的香气放在了咖啡里”,院子里的人们围炉而坐,欢声笑语。放眼巡望,终南山秋韵微含、云雾缭绕。

“咖啡馆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近年来在秦岭沿线兴起的人文生态旅游热,也是加强生态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咖啡馆的引流下,目前已有10余位热爱乡村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里的乡村建设项目。”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

鄠邑区栗峪口村里的“网红咖啡馆”。人民网 王丽摄

“绿”上写诗意,“村”里作文章

若沿环山路驰行,便是五里一画廊,十里见乡愁。一幅幅东方诗意的山水园境映入眼帘: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鳞次栉比的店铺、时尚别致的民宿、幽静安逸的康养中心,它们就在云雾里、在田地边,在炊烟中......

乡村咖啡并不只此一家,长安太乙宫“丛林咖啡”能达到日销5000杯,“荞咖啡”开业7天卖出过万杯。并不种植咖啡豆的秦岭沿线村落,又为何成了咖啡馆聚落之地?

“就在秦岭山色里,在乡愁中喝咖啡,也太惬意了吧!”

“看着云横秦岭,听着狗吠深巷中,端起一杯咖啡,就是向往的生活!”

“村里的咖啡店给我惊喜到了,这种反差,太撩人!”

“是绿色!生态环境太好了!空气那么新鲜,一切那么和美,再来一杯咖啡就是人生顶配......”

游客们的回答,揭开了“秦岭村咖”爆红的密码——生态与乡村。

一方面,“村咖”兜售着美丽的风景,让游客感到温暖、治愈;另一方面,是近几年乡村翻天覆地的蜕变,更容易引起游客分享的欲望,流量几何倍增。翻看点评记录,关于咖啡品牌和口味的评论,并不是主流,游客讨论的重点是秦岭沿线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的变化。

周至县辛口村的“喜鹊咖啡”,打卡亮点之一就是咖啡馆外的环山村道。人民网 王丽摄

在西安市周至县辛口村“喜鹊咖啡”的门口,聚集着来此打卡的游客,还有附近的村民。59岁的村民李西波这大半年来也跟着年轻人们,练了一口流利的“陕普”。他说:“我在这个村子长大,59年的变化我都亲眼见证!因为离秦岭只有10分钟路,以前俺们被叫山里人,是贫穷落后的代表,这条路是烂泥路,一下雨,泥水能到脚踝!但这日子一天天好,前两年路变了,干干净净的柏油路,村子里的房都盖起来了!以前人提起山,就发愁,现在提起山,就是挣钱的地方,是看景、喝咖啡、享受生活的好地方!我好像活成了18岁了!”

李西波笑说着,喝了一杯咖啡,身边听他讲述的年轻人们也被逗笑。“今年家里猕猴桃卖了4万多,现在闲了没事,我就喜欢坐这个咖啡馆门口,看看年轻人们,和他们待到一起,我真的觉得自己年轻了!”如今,他已经被来咖啡馆打卡的人们拍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民,还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粉丝,他自己学运营账号,专注为村里的旅游和猕猴桃做宣传。

在这里,“咖啡”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个交流的纽带。把城市乡村的情感距离,拉得更近了。

“喜鹊咖啡”的投资人李宏波是本地村民,去年9月他回到村里打理这家咖啡馆,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两个85后店员。“喜鹊咖啡”的前身是一家旧商店,2022年,辛口村集体流转农户4座11间闲置危房,将这个旧商店改造为咖啡馆,把原来旧商店旁的荒坡地打造成为休闲娱乐的咖啡馆广场。“当时改造这个旧房子时,门前的梧桐树上有喜鹊在做窝,等我们把咖啡馆建起来时,喜鹊已经有了小喜鹊,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我们就把咖啡馆名字定为‘喜鹊咖啡’。现在,咖啡馆的口碑做开了,周末每天能卖出30多杯,估计很快能回本,我们很有信心。”李宏波自信地说。

“小”处找切口,“民”字落笔先

咖啡的风味好坏,在于火候与手法。而烘焙出“秦岭村咖”好“风味”的,正是乡村振兴这把火。

在胡家庄村,每逢午后,村民赵会媚就开始进入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手冲咖啡、介绍农副产品、销售文创用品等,她在村里的三耕咖啡馆工作。“这个小樱桃别针就卖50吧,我和几个姐妹一针一线钩的。”赵会媚指着咖啡馆陈列的一行行毛线钩织的小物件儿说。

与其他咖啡不同的是,这家咖啡馆以手冲咖啡为主打品牌,配套了文创体验和手工体验,让秦岭脚下的村民也接触到咖啡文化,并开辟出别出心裁的乡村振兴运营模式。白色的墙体外,蔷薇盛开,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将婆娑的花影投射在咖啡杯里。屋内的墙壁和柜台上,摆满了村民们的手作品以及农副产品,有手工香皂、香水,还有一盒盒干净整洁的土鸡蛋。

游客王女士在点了一杯咖啡后,又买了300多元的手作品和农特产品。“像这样的游客挺多,我们不止卖咖啡,其实也是村里的一个展示窗口。”赵会媚说。

胡家庄村咖啡馆里代卖的农特产品。人民网 王丽摄

85后村民贾康乐便看中了这一商机,“我的养鸡场可以日产15万枚鸡蛋,目前销量稳定,虽然走的是大宗交易,我也十分看好村咖这个展示平台,目前已经给一些网红咖啡屋铺货,收到的口碑不错。”

而像贾康乐这样的青年“乡创客”不少,他们认为“村咖”爆火的背后其实是农村“青春力量”碰撞了秦岭生态富矿,乘着乡村振兴的新风,所泛起的产业和企业下乡的涟漪。

据了解,土锤咖啡馆就带了一股“新风”,让越来越多的“乡创客”在这里创业。10余名热爱乡村的主理人中,有把乡愁化为“阿喵茶餐厅”的广东女孩,有关注宠物心理而建造宠物幼儿园的“动物医学家”……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经历,让彼此在一次次交流合作中碰撞思想,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喜鹊咖啡”店员小李,十几年来都在陕西省外工作,和亲人长期分离。“没办法,村上没有适合我干的工作,伺候不了公婆,陪伴不了孩子。”今年4月,她听说村里有个咖啡馆招工,便毫不犹豫回来就业了。“现在刚开始,一个月在家门口赚三千,上下班就5分钟,孩子老人都照顾了,我很知足。”小李指着咖啡馆外不远处整齐排列的村民安置房说,“看,喜鹊在我们咖啡馆外安家了,我也是。”

长安区太乙村“丛林咖啡”,村里的绿色生态是咖啡的售卖点。人民网 王丽摄

乘着这种“燎原”之势,鄠邑区、长安等秦岭沿线地区,还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遴选聘任了具有乡村产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把创业和就业,产业与致富结合起来,让乡村“咖啡”这个小按钮,提升村集体经济“咖位”。

目前,已有不少“村咖”选择和乡村合作,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与村集体、村民建立利益链接。路更好了、农产品销路更广了,村民得到了实惠。咖啡馆为村里带来了客流、增加了人气,也为村民的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打开了销路。据了解,栗峪口村每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该村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产生集体收益50万余元,催生工作岗位40余个,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业。

还有的“村咖”,不断拓宽功能,成为村里的文化客厅,让村子更文艺,精神更富足,乡村里有了音乐会和读书会。

当咖啡遇上土鸡蛋,乡村发展走上了一条新路子——村民有班上、有地种、有钱赚。“咖啡馆”代替了“麻将馆”、“闲话窝”,树立了和谐、干净的乡风,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责编:白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