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年轻人为啥爱逛“老菜场”?

人民网记者 邓楠
2023年09月20日08:48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别人打卡网红店,我来打卡‘菜市场’。”诗扬,“00后”大一新生,趁着下课和同学到“老菜场”逛逛。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简称“老菜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门东南城墙脚下。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建国门内东南城墙脚下。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建国门内东南城墙脚下。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老菜场”的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1998年该厂全面停产,2000年改建为建国门综合市场,老西安人习惯称它为“建国门菜市场”。

曾经,这里与多数菜市场并无区别,市场环境杂乱,客群多为中老年人。如今,这里变身潮流聚集地,摄影、文创等文化因子注入,茶咖、酒吧等新生活业态萌生,精致青年左手咖啡右手菜篮,一半诗与远方,一半柴米油盐。

年轻人在“老菜场”拍照“打卡”。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年轻人在“老菜场”拍照“打卡”。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诗扬告诉记者,她是西安本地人,经常和闺蜜到这边逛吃拍照。在诗扬看来,“老菜场”不仅保留着古城西安的市井温度还注入了“新西安”的潮流范儿,年轻人都爱来这里“打卡”。

“这次主要陪外地同学来逛逛,他们早就听说过‘老菜场’,就是没来过。我作为‘东道主’,不得带来见识见识。”诗扬抬起右手,顺着信义巷朝北的方向指去,“从这里进去,就能看到2号楼,那里是拍照的绝佳地。”

又时尚又“接地气”的“老菜场”,不仅引得四方来客流连忘返,还“筑巢引凤”招来了许多年轻创业者在此扎根生长。

黄小纯向记者演示制作茶饮过程。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黄小纯向记者演示制作茶饮过程。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95后”的黄小纯,是一家茶咖工作室主理人,她的创业故事就开始于此。

2019年,西安市碑林区特色街区样板项目提上日程。“老菜场”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市井风貌”的条件下,将原有的厂房、办公楼、街巷旧物产持续进行“微更新”与“轻改造”,涉及的范围包括建国门内顺城巷、信义巷、菜市场。

同年底,在国外完成学业的黄小纯决定回国创业。经过一年多缜密考察,最终,她决定在“老菜场”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

“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开店?”

“这里有非常浓厚的市井气息。”黄小纯回忆到,“我考察过很多地方,但‘老菜场’的环境和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这里有露台,有城墙,很美。”

“现在店铺营业如何?客人多吗?”

“周内人流量一般,但是每逢周六日或者节假日,客人就会非常多。”黄小纯说,她的店铺开在“老菜场”入口处,很多游客爬完城墙后都会到这里逛逛,“店铺也算蹭了‘老菜场’的流量,客人越来越多。”

“老菜场”信义巷入口处。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老菜场”信义巷入口处。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沿着城墙脚下向东而行,步入信义巷,一栋6层高的楼外悬挂着“游西安城墙,品古城烟火”的招牌,引人注目。顺势而下,复古的尖塔红顶砖墙上悬挂的多幅油画,与西侧鳞次栉比的经营水果、小吃、百货等副食店交相映衬。

吴娜的摄影团队在拍摄中。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吴娜的摄影团队在拍摄中。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1996年出生的吴娜,是地道的新疆姑娘,她的摄影工作室位于老菜场信义巷2号楼3层。采访当天,她的团队正在为一支乐队拍摄宣传照。

“这里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客源更广了,客流量更大了。”2022年5月,吴娜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搬到了“老菜场”,谈起“变化”,她表示,这里市井又文艺,既有“烟火味”的喧嚣,又有诗意般的文艺,特别适合摄影、文创、书店等文化产业在此落户。

“我们会不定期做一些摄影培训,许多‘影友’都参与进来,其中一半以上是退休的叔叔阿姨。”今年是吴娜从事摄影行业的第六个年头,辗转过很多地方,在吴娜看来,“老菜场”并不“老”,身处城墙脚下的它,辨识度高、文艺感强又“接地气”,为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增添了不少“人气”和“流量”。

曾经的老菜场,如今不仅成为年轻人聚集的“网红地”,更成功入选商务部发布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作为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全建彪感慨万千。

“让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接触新事物,他不会慌张。”据全建彪介绍,改造“老菜场”时,一方面在保留原有建筑群基础上清除违章搭建,一方面挖掘开发大量如屋顶、死角等很难利用的空间,通过增设天桥、连廊、户外楼梯、空中广场等方式,将其转换成饶有趣味的优势空间。

老房子、小巷子、旧菜场,它们不仅仅是历史遗留下的古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积淀,无言地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

“老地方,新生活。”全建彪表示,“微改造”的核心在于满足人们情感和日常生活需要,改造“老菜场”就像“老瓶装新酒”,把过去的历史空间留在这里,仅将空间使用者从工人群体转变为城市创意者。

“老菜场”的网红屋顶。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老菜场”的网红屋顶。人民网记者 邓楠摄

谈起“老菜场”近些年的变化,70岁的薛奶奶感触颇深。

薛奶奶是信义巷的老住户。采访当天,她刚买完菜,坐在一间咖啡馆门前等人,浓郁的咖啡香与老人呢喃地娓娓道来,新与旧的碰撞,诉说岁月变迁。

“以前的‘菜市场’别提多乱了,污水遍地,臭气难闻。”薛奶奶说,现在这里多好,地面干净了,摊位整洁了,货物也很齐全,自己买东西都方便了很多。

生活质量提升,内心年轻丰盈,像薛奶奶一样的老住户们在老地方开启了新生活。

“以前一到晚上,顺城巷都是黑漆漆的,人也很少,现在不一样了,年轻娃越来越多,看着他们我都开心。”薛奶奶嘴角上扬,笑容在布满皱纹的脸上画出一道弧线。

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中心城区以文物保护为先,实施立体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造优化,实现差别化发展,留住城市烟火气。”

古城墙下歌手深情吟唱、酒吧门口乐手弹起吉他、网红天台炫彩灯光亮起、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在“老菜场”里体味“市井”与“潮流”的“破壁融合”,真正的精致生活从不远离人间烟火。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