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洞穴系统探测正式启动

2023年05月04日15:47 |
小字号

4月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洞穴系统探测启动仪式暨研讨会在汉中举行,正式拉开了此次国际联合科考的序幕。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洪增林,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Zděnk Motyčka),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迈克·菲利皮(Michal Filippi),汉中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亮达,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中心主任肖义恩出席会议,来自捷克、波兰、法国等岩溶地质、洞穴探测外籍专家与省地质调查院相关技术专家参加会议。

学术研讨 中外专家学者聚汉中

研讨会上,省地质调查院张瑜博士介绍了汉中天坑群调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兹德内克·莫提契卡副主席、李亮达副局长、洪增林书记先后讲话。

兹德内克·莫提契卡感谢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为此次洞穴探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他说,此次将在天星岩井底部洞穴、黑窝坪坑底洞穴、大垭台塬等人迹罕至的区域进一步展开深入探测,希望可以再发现新的洞穴。

李亮达表示,此次联合科考将进一步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三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为叫响做靓汉中天坑世界级名片、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汉中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洪增林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厅和汉中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国际洞穴协会等科研机构已连续7次举办国际联合科考,在推进汉中天坑群世界级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为有效推动天坑群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后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在中国南北方交汇地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天坑洞穴系统科学考察与调查研究,将为推动保护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成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此次联合科考将立足汉中天坑群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阶段,以构建汉中天坑群“人-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路径为主题,继续开展汉中天坑群洞穴系统综合性研究工作,助力汉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发展,将汉中天坑群打造成集生态康养、科学考察、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级科考旅游目的地。

联合科考 洞穴系统探索启新程

启动仪式后,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洞穴系统探测团队赴南郑区疥疙洞遗址、南郑区小南海镇天星岩竖井和迷水洞进行科学考察,开启了南郑区小南海镇伯牛天坑-天星岩洞穴系统第三阶段探测工作,成为汉中天坑群国际联合科考的第一站。后续11天,国际联合科考团队将围绕古生物化石、古气候、生物多样性、健康地质等12个专题持续开展野外科考和学术研讨,对进一步深入开展天坑群综合调查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更好保护和利用天坑地质遗迹资源,推动汉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地学力量。

分组出队 细分领域全面集成果

本次野外科考分为专题科考和综合科考两种形式。专题科考从4月27日持续至5月4日,共设汉中天坑群地层古生物化石调查研究、汉中天坑群岩溶区生物多样性第五阶段调查研究、宁强县禅家岩地质文化镇(村)建设调查研究、汉中天坑群区域健康地质调查研究、卫星遥感监测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调查研究等12个专题。综合科考从5月5日至7日,将邀请中外院士专家学者共聚汉中,集中考察镇巴三元天坑群、宁强禅家岩天坑群,为汉中天坑群保护利用建言献策。集中科考结束后,将在汉中市举办“汉中天坑群文化、生态、社会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围绕本次联合科考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最终形成科考成果报告和汉中天坑群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近年来,来自中国、捷克、法国、英国、乌克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7国2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先后组成国际联合科考队,在南郑小南海、宁强禅家岩、镇巴三元镇天坑等集中分布区已连续完成7次科考,累计探测天坑洞穴16处,探测长度45.4千米,举办学术研讨会与洞穴探测培训班14场,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

下一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将继续依托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院,进一步挖掘汉中天坑群自然资源和文化价值潜力,深入开展多领域科学综合研究,持续加强汉中天坑群保护利用工作,力争获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积极推进汉中天坑群研究乃至世界岩溶天坑研究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学力量。(当地供稿 康璐燕)

(责编:孙挺、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