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陕西

农业篇

深耕沃土富三秦

2022年10月15日09:42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耕沃土富三秦

  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先锋村水稻喜获丰收(资料照片)。记者 艾永华摄

  9月22日,西安市灞桥区成蹊家庭农场的标准化葡萄园喜获丰收。 记者 艾永华摄

  2021年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313.4亿元

  十年来年均增长7.3%

  粮食总产量

  1270.4万吨

  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

  粮食平均亩产

  282公斤

  较2012年增长5.97%

  蔬菜产量

  2012.8万吨

  较2012年增长42.5%

  园林水果面积

  1754.6万亩

  较2012年增长12.8%

  水果产量

  1896.5万吨

  较2012年增长39.2%

  其中

  苹果产量1242.5万吨

  猕猴桃产量129.4万吨

  茶叶产量

  9.3万吨

  较2012年增长165.7%

  畜牧业总产值

  921.6亿元

  较2012年增长49.0%

  奶山羊存栏达到

  240万只

  羊乳制品

  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

  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45元

  比2012年增加8460元

  增长134.6%

  年均增长9.9%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深秋的三秦大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认真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陕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系统谋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资金570多亿元,推动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秦大地,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肉羊肉牛、蔬菜、食用菌、茶叶、红枣、核桃等全产业链加快形成,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每7个苹果中、全国每4个苹果中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 规模发展 科学种田产量高

  10月10日,乾县城关街道巨洲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在连片的玉米田里来回穿梭。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粒从收割机的出粮口喷涌而出,刘新志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刘新志是乾县城关街道木卜村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农技干部。受父亲的影响,刘新志从小就对农业生产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刘新志在镇上开办了全镇第一家农资经销店,在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单家独户种地成本高、效益低,只有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种粮才能高产。

  2012年,刘新志成立了乾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粮食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共流转土地700余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0多台(套)。凭借农机优势,合作社每年定向承担农户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6500亩,向社会提供耕种、植保、收割等服务7万亩以上。

  “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和配方施肥、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就是高。”刘新志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最高亩产6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亩产780公斤。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目标,认真实施“一稳三提”行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托管服务等方式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杨凌“国家队”科技优势,农业科研团队发现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聚焦小麦、玉米两大主粮单产提升,大力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实现粮食面积增加、产量稳定。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06.5万亩、总产量1270.4万吨;2022年全省夏粮总产量475.9万吨,较上年增长1.13%,其中小麦总产量429.8万吨,较上年增加1.22%。

  ■ 示范引领 特色产业提效益

  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方家河村的山山峁峁,坐落着一座座果园。10月10日这天,天高云淡,果农们正在采摘刚刚成熟的苹果,笑声不时从果园里传出。

  “经管果园是个细心活,从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到套袋去袋、锄草除虫,都要按时按点。”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明熟练地将一个个硕大的红苹果采摘下来,轻轻地装入果篮,他说,“除了精心管理外还要舍得投入,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产出,人不负果树,果树就不会负人。”

  刘生明是土生土长的方家河人,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过去,方家河村没有主导产业,大多数村民只能以打工为生。”他说,“2008年起,村里开始发展果园,村民的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

  从村民小组长到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明始终是方家河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果园3300多亩。“作为村干部,咱要给村民作示范引领,生产出好苹果,卖个好价钱。”刘生明把果园管理得年年丰产,他的苹果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效苹果示范园。他还成立了合作社,给自家的苹果注册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大红果子。

  “进入盛果期的果园,只要按标准管理,正常年景每亩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刘生明说,“如今就靠这一个个红苹果,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是陕西农业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加快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稳规模、提品质、增效益”,聚焦苹果和猕猴桃两大产业,积极开展“强苗木、优布局、高效园、后整理、促营销、全链条”六大行动,推动全省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的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我省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等6个品牌榜上有名。2021年,陕西水果产量1896.5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242.5万吨,猕猴桃产量129.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 “链条”带动 绿了山岭富百姓

  “干毛茶到了,大伙赶快卸货入库。”10月9日,陕西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车水马龙,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辆满载干毛茶的货车开进公司大门,易平安赶忙招呼工人搬运货物。

  出身茯茶世家的易平安从小对茯茶情有独钟,经过多年的打拼,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于2012年创办陕西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

  “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把传统茯茶制作工艺和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融为一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易平安说,经过不断研发创新,目前公司拥有“百富”“陕西官茶”“泾茯源”等30多个产品,其中,“泾茯源”牌茯砖茶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黑茶组银奖”“后稷奖”等奖项。公司每年生产茯茶300多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辽宁、西藏、青海等地。

  “要生产出高品质的茯茶,原材料是最关键的,必须采用优质的干毛茶。过去公司用的原料都是从湖南调运,近几年,逐渐转向用陕南生产的茶叶。这样既节省了长途拉运的成本,又可带动合作企业和茶农增收,实现双赢。”易平安说,“目前,公司与安康、汉中等地的5家茶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收购干毛茶150吨以上。”

  陕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陕西省将茶产业纳入全省9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加快茶产业链建设。坚持以标准提升品质,以市场引领生产,全省茶产业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2021年,陕西省茶叶种植面积298万亩,茶叶产量9.3万吨,产值196.3亿元,其中,茯茶产量7520吨,产值16.4亿元。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泾阳茯茶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超过88亿元。茶产业带动超过200万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艾永华)

  特色产业花似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陕西省南北跨度八百多公里,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特色鲜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关键。

  特色就是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支撑,推动全省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黄土高原的肉羊、苹果,关中平原的奶山羊、时令水果,秦巴山区的茶叶、食用菌等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陕西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如火如荼的特色产业让广大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了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我省在持续深化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的基础上,出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意见,全力打造乳制品、生猪、苹果、蔬菜、茶叶、肉牛肉羊、家禽、猕猴桃、食用菌等9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我省从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做强农业生产体系、壮大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艾永华)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